
空 中
民航“参军”堵在哪儿
●与外军相比空中投送起步晚差距大
●满足投送需求的运力和设施有限
●亟待统筹建设军民两用航空工业
这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2012年7月,济南军区利用民航货机成功组织投送整建制机械化部队主战装备;
2014年5月,济南战区首次成功在高速公路起降新型战机;
2015年3月,济南军区组织民航运送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
然而,这些足迹仅仅是空中立体投送的开始。与外军相比,我军利用民运资源实施空中机动和投送起步晚、差距大,军民融合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多万公里,但能实现起降战机的高速公路跑道却不多。
“必须着眼长效,建管并重。”据介绍,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由于涉及军地部门多、试飞安全风险大、保障条件制约多等种种原因,实际组织战备训练使用并不多。济南军区联合河南省政府颁布了《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使用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职责,建立军地应急反应机制,加大跑道后续维护管理,破解建成后的管理难题。
制约立体投送发展的另一因素是大型飞机运力不足,同时可保障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数量少。加之民用飞机强调经济、实用、舒适和安全,而大型军用飞机对使用技术、环境和方式等方面要求更高。
探索之路在脚下。2012年,济南军区与科研院所、相关部队联合攻关,试制用于某型装备装载的专用垫板,解决了因飞机舱门小导致装备不能进出等难题。
打开民航“参军”通道,同时也要搞好军队“登机”训练。一次,某部机动卫勤分队执行应急抢险任务。成箱的药品器材因为没有品名规格,装运时需要重新计算配载;大捆的野战帐篷由于体积重量过大影响装机速度……最后,因为不符合航运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导致起飞时间延迟。
“能否制定标准规范,为军队‘登机’提供依据?”济南军区联勤部领导建议,军地部门共同制定《利用民航货机投送整建制部队实施细则》《部队航空投送技术手册》等规章制度,将轻型主战装备航空投送纳入部队训练体系,配套训练教材,研发制式器材,搞好针对性训练。
可喜的是,在济南战区部队空中立体投送力量建设实践中,地方政府、院校单位和国营企业显现出巨大拥军热情和支持力度:民航货机投送某型装甲车,院校、企业单位数十位专家联合攻克装卸载难题;高速公路飞机跑道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投入资金确保跑道按期建成并完成技术整改……在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战略下,我军立体投送力量建设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