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参军”:济南战区军民融合创新军交运输保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东星 江豪 田善明责任编辑:姚远
2015-11-12 02:27

海上

“新船票”可不可以有

●民用运力足但大吨位船只数量少

●普通民船军用改造耗时长费用高

●推行军地联保联训有待制度支撑

“海上民用运力发展与军交运输能力增长并不能直接挂钩。”济南军区军交运输部门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我国2010年就已经是世界最大造船国,截至去年年底民船保有量约17.2万只。民用运力足但大吨位船只数量少,普通民船军用改造耗时长费用高,造成我军海上运输力量薄弱,与实施海上投送要求差距较大。

今年6月,烟台港碧波粼粼。某轮渡公司新建的国内吨位最大、续航能力最强和载车数量最多的大型客滚船贯彻国防要求竣工并通过验收。

几年前,该公司建造的4艘大型客滚船在贯彻国防要求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标准规范和组织机制,军地只能摸索前行。比如军运需求由谁提出、接口标准怎么规范、军用可行性试验如何实施、保密工作如何加强等等,这些问题过去都没有明确规定,都需要建立统一标准予以明确,打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03年颁布的《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和2010年颁布的《国防动员法》虽然对民用建设贯彻国防需求有要求,但缺少严格规定。

“民参军”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民船贯彻国防要求准备时间长、涉及部门多。济南军区军交运输部助理员王坤告诉记者,客滚船贯彻国防要求,涉及交战办、财政部、地方政府、企业、设计单位、生产单位和军代处等多个部门机构,需要积极协调、抢抓机遇。

令人欣慰的是,济南军区军事交通运输系统成功地抓住了民船参军的两次重大机遇,一次是大型客滚船贯彻国防要求,另一次则是渤海铁路轮渡开通军事运输。

2012年9月26日,济南军区着力推动的渤海铁路轮渡军事运输开通仪式在烟台举行,成功组织建制部队试装试运和集装箱军事运输多式联运,使部队进入东北方向比以往平均缩短运输距离1000余公里。

今年,我国颁布《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并正式批准其为国家军用标准。有关专家指出,这项国家军用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的民船国防潜力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成为可能。

“技术对接拥有广阔的动员潜力。”据介绍,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强化标准融合,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

“军运取得民运‘船票’,凭这张票能否顺利‘登船’?”济南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领导告诉记者,虽然有了规范技术标准,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比如,民船贯彻国防要求后如何常态化发挥军事功能、保持技术状况,如何增强企业履行国防义务的能动性等等。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军地联保联训机制。”济南军区司令部领导说,既要“民参军”更要“民参训”。当前地方民船“参而不训”或“参而少训”的现象还较普遍,如何从机制层面制定完善的军地企一体联保联训机制需要继续探索。

2012年3月,《山东省实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办法》颁布实施,从民用运力国防动员的领导关系与机构、动员准备、补偿标准、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2013年底,一座集理论教学、勤务训练、综合演练等功能于一体,可满足铁路、公路、水上等20多个勤务课目训练需要的省级交通战备训练基地在山东通过交战部门验收。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这为走开基地化军民融合训练路子提供了条件。

抢抓机遇,贯彻标准,融合训练……搭上国家发展规划快车,济南军区各级深入推进军交运输建设发展目标的路径更加清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