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时候,没有4G网络,也没有视频通话,更没有微信红包,就连一个手机都让人觉的十分奢侈。
我们的班长,有一部当时很流行的翻盖式蓝屏手机,着实让班里每个人羡慕不已,尤其是班长每次用手机给对象打电话时,我们每个新兵都还在傻傻的等着那封从老家寄来,来回半个月才能收到的书信。
那天,由于是除夕,班长破例把自己的手机放在桌子上,告诉我们,给家里打个电话,但每人必须限时5分钟。
现在听起来,似乎显得班长有点抠,但在那个年代,长途通话每分钟2块钱,我们班十个人的通话费用就是班长当时半个月的津贴。
许多年后,当我拿着4G手机,用微信向全国各地亲朋好友发送新年祝福的时候,眼前还会时不时出现班长的那部手机,虽然简单的只有通话和短信功能,但却在那个寒冷的除夕夜,让我们听到家乡的声音,在千里之外感受到父母的牵挂…
十个人围着火炉,跟队列里一样,依旧按照大小个轮流打电话,在没有班长监督的情况下,秩序都超常正规。没有人插嘴,也没有人抢电话,九双眼睛都同时盯着一个人,听着似懂非懂的南腔北调,感受来自每一位战友家乡的祝福。
一位甘肃籍战友已经退伍多年,但我至今还记得他打电话时的情景。由于他家在农村,没有安装电话,只能打到离家有100米左右的村主任家,才能找到家人来接电话。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当他父母赶到村主任家的时候,5分钟时间已经到了,那位较真的战友只对大半夜从100米以外跑来接电话的父母说了声:“爸,妈,时间到了,我挂了。”
战友们看着他好不容易打通电话,都没跟家里人正经说一句话,便讨论决定,每人从自己5分钟通话时间里,让出1分钟给他。
电话又一次拔通,战友一遍又一遍询问父母年夜饭都准备了些什么?似乎把他从小到大,吃过的、能记得住的都数了一遍。听得出,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却都是家的味道,都曾在战友无数个梦乡里,让他馋的直流口水。
在那个除夕夜,对于那群战友,年夜,不是一顿饭,更不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而是一股浓浓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