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为何是3名飞行员 详解机长角色定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杨进 李君 李建文责任编辑:乔梦
2016-11-15 03:01

那年,部队正处于战斗力提升的“瓶颈期”。一次议训会上,该师领导提出:“在本场‘蹲起落’,培养不出优秀的‘能战机组’。我们要摒弃‘有老不用新’的观念,对成熟的机组放心大胆地使用,逐步加大转场训练比重。”

赴边疆、进大漠、飞远海……在新的训练指导思想下,该师瞄准“全域到达,全程使用”目标,积极将部队拉到复杂地域、陌生航线展开训练。

随后,他们又将实物空投、复杂电磁环境下飞行等紧贴实战的课目作为平时训练的“重头戏”,继续在实战化训练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2013年3月,该师在红土高原某空投场首次组织大规模、多机种高原实物空投训练;2014年6月,该师某型国产运输机首次进藏驻训;2015年盛夏,他们还把部队拉到西北腹地,让机组在强电磁干扰下执行重大任务……

这些,都是该师紧贴实战需求,主动将平时飞行训练“对表”战时的缩影,更为运-20改装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涅槃”,振翅飞出新境界

“油门起飞功率!”“起飞功率调定。”“检查!”

一个平常的飞行日,“鲲鹏”起飞前,机长、副驾驶和第三座飞行员正一问一答一查协同“念单”。

所谓“念单”,就是机组成员在飞行中,对照标准检查单进行操作和复查。这是运-20机组更新资源管理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有效保证飞行安全和提升飞行训练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飞行员应海龙告诉记者:“运-20这型装备配备了全新的系统,我们必须对旧的观念进行更新,才能实现顺利改装。”

为了这次改装,他们经历了一次“思想涅槃”。

与以往运-8、运-9不同,运-20的每一名机长都像是大型企业的CEO,从一名“一杆两舵”的飞行员一跃成为机组资源的管理者。角色变了,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全都要跟着变。

飞行员冯玮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改装,他们加班加点学习提高,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采访之时,正值工厂的专家来到部队为空勤人员授课。

“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双向互动和思想碰撞。”飞行员张雨告诉记者,教员不仅传授理论,还帮助他们了解飞机设计理念和航空界前沿知识。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先进的飞行理念,领导、机关和飞行骨干多次到多家民航公司学习取经,并结合军用运输机特点建立了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制度和规范。”某团团长李成民说,“‘鲲鹏’的列装,更是让我们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更新思想之“羽”,“翅膀”才能更加矫健。在培养“能战机组”的道路上,该师将基础课目融入任务中,将一些原定在本场组训的课目融合到远程转训中,并加强对各类复杂条件、陌生地域飞行方法的探索,全面锤炼机组完成任务的能力。

(《解放军报》2016年11月15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