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今日乘风起
——空军航空兵某师改装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纪实
■杨 进 李 君 本报记者 李建文
这一天,川西某军用机场,官兵们翘首仰望。
视野中,空中那个深灰色的小点慢慢变大,轰鸣声震彻耳畔。
“‘鲲鹏’回家了!”当运-20飞机落在跑道的那一刻,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眼里噙着热泪。
作为首个列装我国自主研制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部队,空军航空兵某师是自豪的。从装备运-7到列装运-20,从勤务保障队到空中战略投送力量,装备在变、任务在变、能力在变,官兵们矢志打赢的追求始终没变。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
运-20接装仅7天,该师成功实现首飞,刷新我空军部队接装大飞机的历史纪录。
就在“鲲鹏”首飞当天,飞行员彭冲接到家里电话——媳妇要生了!因为参加改装,他错过了陪产的日子。他告诉记者:“已经想好了,就给孩子取名‘鹏鹏’。”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这是该师改装官兵的工作状态。改装培训驻地有一个运动场。每天晚饭后,飞行员们就会三人一组一起散步模拟飞行程序,一个当机长,一个当副驾驶,一个当第三座飞行员,他们边走边说边做,走一段再交换位置。大家笑称,这是“散步训练法”。
“闭上眼睛就是飞机座舱,伸出手就能摸到每个电门。”对于改装飞行员来说,有时睡觉做梦都在“飞行”。刚开始,教员们担心课程太满飞行员们消化不了,没想飞行员们反映“吃不饱”,随即增加培训内容。
这种“加力起飞”的工作劲头,其实早已融入这支部队建设发展的血脉。
2004年组建之初,全师官兵克服重重困难,部队边组建、边改装、边执行任务,迈开打造战略投送力量的铿锵步伐。5年后,该师首次接收2架中型运输机,辗转两省四地驻训。2015年,该师实现从战术级投送力量向战役级投送力量的转型。
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从2010年3月开始,该师就派出人员参加运-20飞机设计方案理论学习、定检和外场机务保障跟班见学。他们着力打造适应部队向战略投送力量转变需求的人才队伍,确保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为改装运-20提前储备了人才队伍。
“对表”战时,锤炼钢铁羽翼
这是运-20改装中一次常规的模拟训练,飞机刚起飞就遭遇重大“险情”。
机长娴熟地蹬舵压杆,尽量争取最适宜的速度和高度,保持飞机状态稳定,为处置特情赢得时间。飞机很快到达预定高度。机长再次下令:“执行发动机失火检查记忆项目!”最终,按照特情处置程序,机组成功化解了这次“险情”。
“每一次模拟训练必有特情,而且还是特情套着特情。”教员逼着飞行员把模拟训练当实战,没有一次飞行不设置故障。飞行员们把这称之为“特情套餐”。
“我们要飞出这型飞机的最优作战性能!”首批参加改装的飞行员滕辉介绍,他们已经开始对该型飞机的训练大纲、作战条例等进行修订。作为训练“第一茬人”,他们不能坐等。这是该师每名飞行人员的共识。去年,在上级组织的一次实兵拉动任务中,他们不仅遇到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还经受了昼夜连续出动、复杂环境战斗空降等种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