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正文
停了片刻,刘亚楼环视与会人员后又说:“是啊,一个月内,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使近千人的现代航校开学,困难很多,困难如山啊!但党中央、毛主席把建设空军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铮铮硬骨的共产党人,应该有勇气、有魄力。创造世界空军建军史上第一流的速度!12月1日能否开学,是对每个航校负责干部的第一个考验。按规定时间开学,是英雄,拖延开学,是狗熊。你们究竟是英雄还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
“散会!”刘亚楼果断地一挥手。
与会的校长和政治委员觉得有一般巨大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有一股火热的热情在胸中升腾。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第一、二、三、四、五航校均在12月1日开学。
只有第六航校因特需情况拖后了10天。1950年1月5日,利用日本航空技术人员和日制、美制飞机组建的第七航校开学。
航校如期开学后,缺少政治教员的问题又显现出来了,各航校来空军司令部要人,刘亚楼果断地说:“半个月我保证给。”
如何解决这么多规范化、高质量的政治课教员,刘亚楼楼立即向党中央、毛泽东起草报告,建议从北京高等学校选调18至24名政治教员给6所航校。
毛泽东看了报告后,第二天就作出批示:“同意这样调人,请安子文、陆定一、刘亚楼会商一次,决定调人办法,由安子文召集。”
陆定一看到批示后说:“怎么这个事也惊动到主席那里!”
“我们没有办法,解决不了嘛。”刘亚楼回答。
安子文笑着说:“在你刘司令手里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这不就是办法,这样不就解决了。”
政治教员很快分配到了各个航校。
各航校又提出缺乏俄语翻译,当时全空军只有31名翻译,懂俄语又懂航空术语的更是凤毛麟角。苏联教官讲,翻译当场译,一小时课等于半小时,进度大大落后于计划,还把驾驶杆译成“一根活动的棍子”,飞机座舱译成“飞机上的小房子”;电压译成“紧张”,飞机在空中做横滚动作译成了“圆桶在空中旋转”。
学员们听了大眼瞪小眼,莫名其妙,苏联教官也急得发火。
刘亚楼得知后,同肖华商量说:“我们向苏联学习空军建设经验,没有俄文翻译,就是一句空话。”
经过商量后,刘亚楼指示参谋处长何廷一以他的名义给新疆的赛福鼎写信,请他帮助组织一批俄语翻译人员。
一个月后,70余名翻译和200余名航空技术人员集中到了北京,刘亚楼和肖华亲自接见并宴请了他们,随后分配到各航校去了,解决了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问题。
航校和空军机关的业务工作才有了头绪,筹建空军战斗部队的任务又十万火急地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