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空军>>正文

天降大任:中国空军“顶层设计”历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江菲 沈嘉 张力责任编辑:刘航2014-11-14 12:53

当时,多数提议都以“制空”为主,有“积极制空”“局部制空”“有效制空”“机动制空”等。阮克庠对此不赞成。“制空是空军战略运用的重点,但作为战略表述,没有突破原来国土防空的局限。”他分析说,“如果把制空作为战略概括表述,就意味着中国空军还是从属性的空军,将来肯定会制约中国空军的发展。”

经过1年多的研究争论,研究组成员、时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研究员的董文先率先提出一个想法:空疆防御。“核心意思是,在我国陆疆和海疆上空实施积极防御,履行空军的使命任务。”阮克庠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一想法的实质其实是“扩空防御”。“就是空军要打出去,由国土防空型部队,变成一支在需要的范围内能进攻兼能防御的部队。

这也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当时有的导弹已经可以飞2000多公里,靠‘制空’已经防不住了。另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利益已经不局限在国土范围内了,单纯的国土防空战略已经满足不了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几乎同时,空军发展战略课题组也顺利结题,提出了以“攻防兼备”为概括表述的《空军发展战略》。这与“空疆防御”的战略思想有协调配套之意。

阮克庠回忆,对于“攻防兼备”的发展战略,没什么不同声音,但对于“空疆防御”的战略思想,由于对“空疆”的理解不同,不同意见非常之多,最后只是“勉强通过”。

近20年后,空军司令部军事理论部部长安士东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空疆防御”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空军从传统的“领空防卫”战略转型的第一步,虽然当时争议颇多,但回过头看,对于指导当时的空军部队作战、牵引空军建设仍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过,等待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1992年之后,中国着手引进苏-27、苏-30等第三代战斗机,并加快了战斗机自主研发的步伐,飞行员的训练难度和水平逐步提高,空军已经从训练和装备上开始了向信息化、现代化军队的转型。

此时,另一起战争为这一进程注射了“加速剂”。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三枚从美国B-2轰炸机上投下的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王明亮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此次遇袭,几乎集中了科索沃战争的所有最新特征。“首先是天基(外层空间的卫星系统)信息开始在战争中起主导地位。海湾战争也使用卫星辅助侦察、气象、导航等,但科索沃战争第一次使用卫星制导,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行动就是依靠天基信息进行的,这意味着天基系统从起辅助作用转变成参与进攻、主导进攻。”

此外,隐形战斗机的大量参与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也超越以往战争。“美国自己公布的数据是,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占整个战争使用弹药比的8%,科索沃战争时,上升到了35%。这说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开始规模化了。”王明亮说。

战争进程本身或许更有颠覆意义:78天的战争,全由空军完成,且号称零伤亡。“杜黑的空军制胜论,竟然真的实现了。”

意大利人朱利奥·杜黑是空军战略学创始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空军必然会发展成一支具有强大进攻性的力量,未来战争的胜利,只能依靠空军。科索沃战争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他的理论。

虽说这是一场双方力量不对称的战争,但足以改变人类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模式。对于正在研究战略转型的中国空军来说,含义复杂而深刻。

1999年,中国进行了1984年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仪式。相隔15年后,在空军飞行梯队中,出现了一支此前从未亮过相的新成员:空中加受油机梯队。阅兵解说词这样定义这支年轻部队亮相的意义:“加受油机列装部队,标志着我人民空军远程机动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年,也是中国空军建军5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空军题词:“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

王明亮说:“由中央军委主席以题词的方式亲自强调‘攻防兼备’,说明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已经基本取得全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