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0月25日消息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都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还有加拿大人阿诺利斯·海曼,德国传教士海因里希·凯尔纳等。在长征的队伍里,至少还有30名朝鲜籍的红军指战员参加了长征。
李德(资料图)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受共产国际派遣,1932年到中国。1933年9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在博古等人的支持下,掌握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照搬国外经验,导致失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是负责军事指挥的“三人团”成员之一。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严厉批评。遵义会议取消“三人团”后,任中央纵队观察员。1935年10月19日,李德随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镇),成为走完长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到达陕北后,李德任中央军委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抗日军政大学教员。1939年离开中国到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李德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53年李德回到自己的祖国,恢复了奥托·布劳恩的本名。 1973年,李德出版了回忆录《中国纪事》。在书中,他对长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尽管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从政治上来看,长征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胜利。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