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几根铁索上创造的战争奇迹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安然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9-29 15:49

讲述

意志勇气的较量

站在今日的泸定桥上,脚下是带着雷鸣声奔腾的河水,游人们都在小心翼翼踩着桥板,不让自己的脚陷入木板之间的空隙。9条铁索平铺在3米宽的桥上,越走到中间,桥面晃得越来越厉害。

81年前,守桥的川军过于相信祖辈们敬畏的天险了——加上5月的汛期,水位比现在还要高上七八米,浩浩荡荡的河水大有“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气势。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泸定县城住了一辈子的杨仕强老先生与红军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祖辈曾救助过失散的红军战士,他自己也曾经访问过众多当年激战的参与者和目击者。杨老先生告诉记者,就在大渡河两岸,两支军队一起赶往泸定的同时,已经布防于泸定桥头的川军正在连长饶杰的带领下拆桥板。“从28日晚上开始拆,拆到深夜,拆了差不多90米,只有临近桥东头的10来米没拆,这时候士兵们的鸦片烟瘾犯了,又看不见红军赶到的迹象,所以就收工了。”次日一大早,本应继续开工,却没人敢再过去了:经过一夜强行军的红军战士已经占据了桥西,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川军阵地。川军38团团长李全山立即命令手下士兵们开始射击,顿时枪声大作,双方隔河对射。

整整一个上午,双方都在大渡河两岸僵持,子弹横飞。杨仕强老先生说,当年战后逃得性命的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柯亨华曾对他讲,手下兄弟中有一个比较愣的“二杆子”,不太相信有人能在百米开外打中什么目标,竟然从掩体里跳出来向红军挑衅:“有种的你们飞过来!”结果被一枪打翻。这一下,没人敢再探头了。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

补白

行走20公里体验“飞夺”

7月22日,记者以当年红军战士的行军速度,沿大渡河徒步行军20公里。和战士们一天一夜强行军120公里,沿途击破两处阻击、负重、夜雨、崎岖山路相比,记者的这20公里彻底轻装、同事驾车沿途补给、S211省道路况良好、天气密云不雨。要说比红军战士危险的,就是身边奔驰来去的大货车,实在令人心惊胆战。3个半小时后,大汗淋漓的记者终止了体验。

和现在比起来,81年前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路况”更加艰难。头顶巨石高悬,脚下万丈深渊,深渊下是蜿蜒奔腾的河水。夜雨中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一脚踏空就会跌下深渊。在这样的路上,红军不能缓慢移动,而是要竭力奔跑,期间还要粉碎沿途敌军的阻击。更严重的是,在此之前战士们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停下来吃口饭了,每个人的体力透支几乎都到了极限。然而红军战士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天一夜急行军120公里赶到了泸定桥。

在终止体验的这一刻,81年前那次写入历史的“飞夺”,更让记者由衷地钦佩和诧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战士们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聂荣臻曾这样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的牺牲精神,是任何敌人不能比的,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够绝处逢生,再开得胜之旗,重结必胜之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