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岛时,
圆岛老兵的手里都拎着一袋土
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航行,船终于靠岸了。踏上海岛,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升。20多分钟后,崭新的营房展现在眼前,老兵们都很兴奋。
这次,不再是做梦,老兵们真的回家了!
上岛时,这些古稀老人的手里都拎着一袋土,无论路途多远,每个圆岛老兵都没有忘记“上岛请带一把土”的规矩。

老兵徐海城哽咽地讲起了“一把土”的故事。岛上没有土,1961年,无线电员徐承米参加集训后回岛,临行前他从炊事班长陈金良背土上岛修灶的事受到启发,用挎包装了满满一包土,在海岛上建起了第一块“菜田”。
后来,岛上迅速掀起了从陆地带土、劈石造田,接雨水、化雪水,向岩石要青菜的生产高潮,建立了“延安田”“北京田”等大大小小38块“巴掌田”。
“初期,最大的巴掌田仅有1平方米,后来大家带的土逐渐多了,田的规模也就大了,我们可以种许多植物。”讲起“巴掌田”,他眼里闪着泪花。

1965年,在圆岛官兵精心照料下,菜田里长出5个碗口大的西瓜,这是圆岛官兵“战天天服气、斗地地称臣”的有力见证。后来,4个西瓜送给了沈空首长、团党委、兄弟单位、中印边境反击战的英雄报告团,一个制作成样本,被博物馆收藏。
老兵们来到菜地,看着依旧生机勃勃的“巴掌田”,眼睛腾地亮了起来,这“巴掌田”代表着岛上官兵一代代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