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年少,伟人们这样过童年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董玥责任编辑:董玥
2017-06-01 08:39

朱德忆童年:过惯那种清苦生活,在毛儿盖(草地)觉得也不过我们那样子

在四川省的北部,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县城——仪陇。仪陇县城东南有一座形状酷似马鞍的大山,人称“马鞍山”。山前有个平坝子,每逢农历初一、初五、初八,四乡八邻的村民都会聚集在坝子里赶场,于是人们就称这里为“马鞍场”。在马鞍场西北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山梁,山上松柏参天,草茂林密,这里叫“琳琅寨”。188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冬月初六),在琳琅寨脚下李家湾一个佃农的家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当时的人们,谁又能想到这个孩子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位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

(朱德同志故居)

朱德的父亲朱世林是一个性情敦厚的农民。母亲钟氏出身于贫苦人家,性情温和,勤劳能干。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钟氏总是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要经常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更苦的亲戚朋友。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周世林有时吸点旱烟,喝点小酒。这时,母亲总要管束着自己的孩子,不许他们沾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朱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朱德四五岁时就懂得帮妈妈干活,到了八九岁时已经会干好多农活了。童年时的朱德还是个勤劳的农活小能手,他种的春萝卜有碗口那样粗,一尺来长。

(朱德同志故居)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十分清苦的,住的房屋原是地主用来存放粮食的仓库,光线昏暗。全家极少吃白米饭,多半是吃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等,油盐也很少。遇上丰年才能做一件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做出来的。母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上颜色,成衣有铜钱那样厚,这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家织布”。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朱德同志故居)

童年时这种艰苦简朴的生活,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后来,他回忆道:“我从小就是饿肚子长大的,因此,后来搞革命时,就不大怕饿,好像根本不知道饿。讲起干活,也是一样。我从小到大都干活,所以后来做体力劳动时从来不觉得面子难看。走路也是一样,成年以后,我虽然有时有马骑,可是一生之中差不多都是走路,经常几个月、几年长距离行军,同我指挥的士兵并肩走来走去。”“过惯那种清苦生活,走遍世界就没有觉得苦,在毛儿盖(过草地)觉得也不过我们那样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