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酒泉,一起探寻那冲天的力量

来源:装备科技微信公众号作者:邹维荣、许京木责任编辑:董玥
2017-05-25 15:24

站在航天人的“精神高地”上,你就能更加理解岁月荣光,更加理解一种精神的强大穿透力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个地方叫“两弹结合”试验阵地,在航天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51年前,就是在这个阵地,装载着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腾空而起。射向新疆罗布泊并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从此以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来到这个阵地,眼前的景象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壮观。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个5米多高的筒状建筑物,像“烟囱”一样迎风矗立。“烟囱”两侧,是一条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斑驳却又清晰可见的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烟囱”叫瞭望塔,通过它,藏身地下的技术人员可以观察到160米外发射场坪上的所有情况。

我国1965年生产的低频信号发生器

高耸的瞭望塔下,就是深埋地下的试验指挥控制室。这是一口深5米、面积约9平方米的深井。顺着嵌在井壁上的钢筋扶手下到井中,穿过两道铁门,便进入了一个穹顶形的空间。当年的设备早已被搬走,里面空空荡荡,墙壁上的标语十分醒目,“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字字句句仿佛都在讲述着这个狭小空间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

1966年10月27日,就是在这里,原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阵地指挥王世成,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控制系统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作员佟连捷、徐虹,奉命执行点火发射任务。下井前,他们向党组织递交决心书,立下“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铮铮誓言。

上午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霎时,一声轰鸣,核导弹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而起。9分钟后,从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高震亚等7人被誉为“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到了2016年4月24日,这一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漠风呜咽,哀乐低回,王世成、颜振清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专程赶来的佟连捷、刘启泉、徐虹,与先前安葬在此的高震亚、张其彬,“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聚首”。

徐虹是“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中唯一的一名战士。1968年,徐虹从部队转业。此后,他即使在下岗失业的情况下,也从没向人提起过自己在部队的经历。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军人就是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徐虹说。回忆起当年一起执行任务的情景,今年已经72岁的他激动地说,“那天上午7时40分,经指挥部批准进入了地下控制室,我们每个人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因为,地下发射控制室距发射场坪只有160米,一旦发生意外,核武器爆炸的威力,将使这里所有的东西化为灰烬。”

其实,有个细节徐虹没说。那天,时任靶场司令员李福泽陪同聂荣臻元帅前来看望了他们。年仅22岁的操作员徐虹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我不是党员,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上追认我为党员,我的全部津贴就是我的党费……”聂帅紧紧握着这位年轻人的手,点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弹的残骸

“现在让我们重温当年‘七勇士’列队出征时的情景,吹响‘七勇士’的‘集结号’!”“到”……航天人替已经故去的高震亚、张其彬、王世成、颜振清一起答“到”,刘启泉、佟连捷、徐虹3位老人,则像当年参加“两弹结合”试验任务那样,精神抖擞地站立在老战友的墓旁,高声答“到”……

一声声响亮的答“到”声,响彻在大漠戈壁上空,飞向雄伟壮阔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茫茫太空。 这响亮的回答,是历史的强音,是时代的回声,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精神传承与精神铸就同样重要。在大漠长风中伫立的一座座墓碑,依然深情守望着远方

走过6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东风航天城。漫步航天城的街头,眼前的一切让人感慨——高楼多了,绿地多了,私家车多了,年轻的面孔也多了……我想,一项事业要想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不停地吸收新鲜血液,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新一代航天人真的能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扛起强军报国的如山使命吗?那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很快,我就从一个叫柳晗的年轻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88年的柳晗,是中心一名普通干部,主要负责试验装备保障工作。柳晗的爷爷叫柳焕章,奶奶叫张淑娟,年轻时都在志愿军第20兵团工作。1958年,两人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第一代奠基者。1962年,柳晗的父亲柳林出生。30年后,载人航天工程上马时,他已成长为航天测控领域的技术骨干。2011年7月,柳晗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本可以选择去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工作的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我生在大漠,长在大漠,那里是我的根,我必须回去!”

柳晗的经历或许有些特殊。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毕业于北大、清华等名牌院校,拥有博士、硕士高学历;有的出生于家境殷实、生活富足的家庭,但来到这里后,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留下。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1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飞船拔地而起。那一刻,望着地平线上那轮喷薄而出的朝阳,我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终年不断的大漠长风,扑打着弱水河边的胡杨林,迎风伫立的一座座墓碑,依旧深情地守望着远方,守望着他们生前为之奋斗、他们的传人还将继续奋斗的航天事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