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雏鹰”初成长
那年,潘孔彬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城乡规划专业。次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电视上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救灾的场景让潘孔彬受到强烈震撼。从此,一颗“迷彩”梦的种子悄然植入心底。
2011年,潘孔彬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此时,这颗“迷彩”种子随之破土而出。他放弃留英的难得机会,选择从军入伍,成为一名战士。
兵之初,“富二代”“海归”“高学历”的标签,让潘孔彬吸引了不少目光。然而,面对“单杠掉死猪,射击剃光头,3000米遥遥落后”的成绩,他昔日象牙塔里的光环“遗失殆尽”,整个人羞愧得抬不起头。
素质不过硬,不算合格兵。为了补上体能这一课,潘孔彬下的全是狠劲:他每天坚持晚睡1小时,完成 “3个100”: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双腿伸蹲起;每天早起半小时先跑一个全副武装5000米,再参加出操。新兵考核时,潘孔彬单双杠、俯卧撑等8项基础课目均为第一,举炮弹比赛中,他更是把几名训练尖子PK下去。
以全优成绩通过新兵结业考核的潘孔彬,被分配到了连队指挥班学习炮兵侦察专业。高学历的光环,让他被许多战友想当然地认为专业上一定能够名列前茅。然而,四年城乡规划专业学习并没有给他带来明显的优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靠的是快速的运算、反应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分析和判断能力。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先求准再求快,分步强化;针对错漏,十倍攻之;调整心态,专心致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爱琢磨的潘孔彬根据战友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一套“内功心法”,辅以辛勤汗水浇灌,终于见效了,在接下来全团侦察专业考核中,他稳居前三甲,并多次摘得桂冠。
追梦,变身“金牌翻译”
2013年3月,团里给了潘孔彬三个选择:要么参加提干考核,要么参加军区比武,要么出国执行任务。不巧的是,这是一道“单选题”——三项任务全部集中在当年6月。
提干,关系个人前途;比武,事关团队荣誉。这都是潘孔彬做梦都想争取的,但经过仔细权衡后,他选择了第三个选项。理由很简单:出国执行任务关乎国家和军队荣誉!选择,是艰难的;选择,却是无憾的。潘孔彬心里明白,他之所以顶着海归硕士参军,就是为了追逐心中的那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