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郝启荣 刘洪涛
良禽择木而栖。千百年来,好的环境、健康生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
《南史·吕僧珍传》讲了一个故事:有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时,买了一所院子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其宅价,曰:“一千一百万。”僧珍怪其贵。季雅曰:“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后世用其比喻好的环境胜过千金。
久居芝兰之地,自有芝兰之香,宋季雅深知其理,才出千万资金择善而从。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浏览史书,此番论述不胜枚举。不论是“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皆是古贤留给我们的告诫。
平地而注水,水流湿;均薪而施火,火从燥。不同的环境所形成的氛围、所拥有的资源、 所展现的状态定然有所不同。然而,大多数人的意志力都不能与所处的环境、风气相博弈,即使心血来潮学“齐语”,但若处在“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之境,落得“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的结局,想必亦在情理之中。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居必择邻,这个早已形成的定论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亚圣孟子生有淑质,即便如此,亦有“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的故事;1963年,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斥巨资在曼哈顿第五大街1010号置业,与世界500强董事长、CEO为邻。也真神奇,此后不久,索尼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翻番。
交必良友,与优秀的人为伍,只会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北宋学者吕公著器识深远,曾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耳濡目染,作文写诗技巧突飞猛进。“是绘画中的冥思拯救了我”,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功成名就之后,仍念念不忘他以前的邻居画家约翰·拉威利。
社会就是大环境,人处其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自古以来,染当与否,成败得失皆有不同。舜染于许由、伯阳,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故能王天下;齐桓公染于管仲、鲍叔牙,荆庄王染于孙叔敖、沈尹蒸,故能霸诸侯;夏桀染于干辛、跂踵戎,殷纣染于崇侯、恶来,最后国残身死,为天下戮。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有什么样的水土,容易造就什么样的干部。裴矩在隋朝为官时,洞悉隋炀帝心理,出了不少“馊主意”,可谓佞于隋,但在唐朝为官时,恪尽职守,秉公办事,甚至诤言直谏,可谓忠于唐。南宋将领张俊,曾为抗金四大名将之一,后为博得宋高宗宠爱,竟协助秦桧推行乞和路线。他们前后判若两人,不能说与他们跟随的帝王、结交的将相无关。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人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在一个环境时间呆久了,往往会被所处的圈子所同化。正因此,墨子之门多勇士,仲尼之门多道德,文王之朝多贤良,秦王之庭多不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不少为官者刚开始也是清正廉洁,但随着不正之风的侵染,逐步不能置身其外,挤破头进圈子,感受一下呼吸“政治雾霾”的滋味,成“病树”“劣币”着实咎由自取。广东茂名窝案,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相互牵连的官员之间“一损俱损”。环境一坏、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压垮骆驼的绝不仅仅是最后那根稻草,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正之风的祛除、良好环境的营造,处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仁为邻,择善而从;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党员干部都是因为有共同的信念而聚到一起,都是自己所在那片天地的一方土壤、一朵浪花,更应该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熏陶,向善向好、激浊扬清,从而涵养正气、保持清风。如此,才能齐心协力,“吹皱一池春水”,带动政治生态向好向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