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手作别,车行西陲,陪伴我们的依旧只有绵延的山脉和无尽的雪花,可我们的心里,装满戍边战士的“风花雪月”。这风是铁马秋风,这花是战地黄花,这雪是楼船夜雪,这月是边关冷月。夜,还是来时的样子。唯一不同的便是千年的寒冷已被戍边人的热情渐渐融化。塞北温情时常在,边关冷月亦温存。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夜宿边关,饮一口水都是一代代人的骨气和巍然,哈一口气都是千百年来的凛冽和孤寂。可就在这水与气的升华里,戍边人有了不同的心境和情愫。有人把一生走成了一条路,有人把一生站成了一棵树,有人把一生立成了一座丰碑。
西陲漫记
■朱伯燕
白哈巴、阿克哈巴河、阿拉马力……沿着祖国西部边境漫溯,百里雪山匍匐连绵,百里白桦如龙蜿蜒,百里葵花纵横绽放,百里棉田茫茫无边……每年秋天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层林尽染、浓墨重彩。
离边境越近,越能感受大漠孤烟直;离城市越远,越能体会长河落日圆。
比冰雪还纯粹的,是战士们戍边的心
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再到白哈巴边防连,历时11个小时,我们从天黑走到天亮,有人却已走过10年时光。
在这里驻守10年的王鑫,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真好。”
一个兵,一匹马,一条路,一颗心。

王鑫和他的战马。
白哈巴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阿尔泰山的深山峡谷之中。冬天,雪没过膝盖,最深的时候能完全淹没人的双腿,这时,军马就成了巡逻时唯一的交通工具。
“我和军马在巡逻路上的故事,那真是一天一夜也讲不完啊!”王鑫笑呵呵地说道。
中哈边境1号界碑位于沙刚沙拉山深处,巡逻一次要翻越8座高山、蹚过5条激流,途中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有一次,巡逻路上冰雪覆盖,王鑫失足坠入深沟,在他筋疲力尽、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是一匹枣红色的小马跑回连队引来官兵救他。“没有军马我就没命了。”王鑫一直感念这匹马,也给它取名“王鑫”。如今,“王鑫”是群马中的头马,每当有牧民的马靠近边境线时,“王鑫”便主动上前驱赶。
王鑫和“王鑫”都担负着连队的巡逻重任,每到例行巡逻的日子,王鑫便早早地为战友们选好马匹,“王鑫”则是开路先锋。冬季大雪封山,这里变成无人区,翻雪山、过山沟、蹚冰河,几年下来,王鑫把自己练成了“活地图”,再大的风雪,有“王鑫”的陪伴,他也能找到巡逻路。
常年行走在边防线上,坠马、掉河、落崖、遭受熊和狼等野生动物的突然袭击……如此种种几乎成了白哈巴边防连战士的日常。王鑫说,已经数不清自己被冻伤过多少次,也数不清战友们经历了多少次险情。“我们都习惯了,只要留在这里一天,就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永远都不离开。”

王鑫和战友们在巡逻线上。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王鑫没有陶渊明的心境,却有他想要的际遇,随心守在这里,他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