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假如没有中国,二战历史将会怎样?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戴旭责任编辑:康哲
2015-09-11 17:11

1941年底至1942年中旬,是苏联抗击德国侵略者最为艰难的时期,有将近50万苏联少女响应列宁共青团的号召,决心用青春和热血保卫国家。

直到被肢解,苏联高层也没有认识到经济战也是意识形态战争的一部分。前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说“第五纵队打残了苏联”,但苏联内部为什么会滋生出那么多的“第五纵队”?

19世纪德国思想家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扩展只不过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并没有使各民族为捍卫自己的文化而斗争变得更容易,而恰恰使得这种斗争变得更困难,因为这种全球经济共同体在本民族内部唤起当前物质利益与民族未来的冲突,并使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手而反对民族的未来。

在苏联党和社会内部,都存在着一批向往西方生活的人,并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以“腐败”手段率先实现了“按需分配”这一物质目标。对“腐败”的愤恨和向往,被西方以文化方式,借助电子革命的传播途径,扩散为苏联社会的一种负面思潮,进而侵蚀其曾经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仰。

而苏联共产党内部对领导人的否定,则被西方文化战体系抓住,将其政治溃疡恶意放大为不可弥补的意识形态伤口,展开从历史观到政治理念的全面否定。深藏在苏联工业奇迹和二战军事奇迹背后的最核心的政治理想,被隐秘地熄灭。庞大的苏军成为失魂落魄的僵尸。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