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假如没有中国,二战历史将会怎样?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戴旭责任编辑:康哲
2015-09-11 17:11

军事帝国主义时代的结束和文化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启。

二战是一战的“续集”,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19世纪帝国主义时代的延伸。

19世纪以前,西方凭借蒸汽机横行世界,屠戮美洲、非洲和亚洲。停留在农业时代的中国被掠夺、瓜分。晚清之死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适应时代变换。

20世纪,西方发生内燃机革命。此时,世界落后地区已基本被老列强用刺刀划定,新列强于是用刺刀要求老列强让出领地,双方拼起了刺刀——这就是“八月炮火”引发第一次大战、并埋下二战伏笔的原因。

1944年7月25日,法国诺曼底圣洛附近,美军士兵在敌军火力下冲过一条泥泞道路。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最新、也是最暴烈的一次颠覆。但从战争破坏性的角度看,机械化时代的飞机、坦克、航空母舰等大量、快速的炸药携带者,已经足以让人类无法在现有的陆海空环境中生存。而核武器的问世,更是到了彻底毁灭人类本身的程度。绵延了几千年的世界战争思维,到此被同归于尽的噩梦牢牢禁锢。

盯着世界地图上那些古老帝国足迹的美国,战略思维和战争观念最先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东西方政治阵营军事力量旗鼓相当,而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现实,美国战略家提出世界将由军事帝国主义,向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形态过渡的观点,主张美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战略和“第五纵队”,严防被别国鼓吹的“普世价值”所蒙蔽,同时要不停地用美国创造的“普世价值”去蒙蔽别的国家。由此“造就”了今天世界的政治、军事生态。

循着西方瘫痪战的传统思路和东方兵学“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古训,美国不再把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军队作为主要对手,而是把攻击的重心对准对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两次失败,让美国对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失去军事征服的信心。此后,美国战略基本呈现军事层面明修栈道,政治、经济层面暗度陈仓的特点。

中情局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十条诫令,目标直指青少年和道德人心。西方世界曾开列600多亿美元宣传费用用于“和平演变”,美国政府顾问基辛格认为,与其花这么多钱进行宣传,“不如直接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培养我们的代理人”。

尼克松坚信“攻击思想意识是影响历史的钥匙”,并标定“1999不战而胜”的目标。

沿着经济战、文化战主攻,军事战佯攻的套路,到1989年,美国的战略性胜利就已经若隐若现,一家美国报纸说,对苏联伟大的美元攻势,消灭了苏联工业的一半,并打垮了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拥有强大核优势和先进武器的苏联红军已不能抵抗,苏联的覆灭只是2~3年的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