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假如没有中国,二战历史将会怎样?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戴旭责任编辑:康哲
2015-09-11 17:11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降芷江”。图为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芷江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绕场一周示众。

今天,是彻底揭开历史真相的时候了。中国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胜利最晚的国家,还是付出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多的胜利国。在这种最大牺牲的后面,是中国对于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大的贡献:中国拯救了世界。

由于中国死死拖住了日本,使日德两军始终没有会师,最终被反法西斯阵营各个击破。由于中国的坚韧抵抗,四亿五千万人没有成为法西斯的兵员基地,从而使美苏免遭灭顶之灾。美苏都派出志愿军援华的根本动机在此。

揭出这一事实,并不值得自豪,而只是还历史一个公道。恰恰相反,我一直认为今日中国对于抗战的胜利,除了要确立一种历史自尊、历史自信之外,还应有一种不亚于甲午战争那样的反思精神。为什么拥有众多人口和军队数量的中国政府军,会被数量居于劣势的日军追逐到西南边地?为什么中国涌现出比侵略军还多的汉奸伪军?为什么一些文化汉奸还在以各种方式为虎作伥?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自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一民族精神涅槃的伟大过程。在坚持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思想战,不仅无敌于当时,仍盛行于现在。

所有参战国都已经不再使用当年的武器和战法,唯有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战争艺术历久弥新。只不过,这种政治和军事创新今天已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世界共享的成果,而首先为美国所大规模运用,并以最新网络技术予以丰富。现在,美国正以网络化信息思想战针对中国。曾经挺过一场又一场大劫难的中国,能否摆脱并赢得这场新型战争?

大国博弈,永远在征途。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了。新的时代正在展开新的竞赛、较量乃至备战。未来如何?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但不能替代未来。反思正是为此。

日本对华历经唐朝时的畏服、宋朝时的轻慢、明朝时的挑衅、清朝时的入侵,直到民国时的大举吞并。千年教训化成石。笔者一直以为,中国的积弱实是自身取祸之故,也是对历史和人类和平的不负责任。现实中,周边危机此起彼伏,国人以自欺欺人的姿态,错以为是自身发展壮大所致,其实是战争恐惧病周期性复发的征兆,只不过被经济繁荣遮盖着而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