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着眼的是生命奥秘的解读和破译,它应用于战争,可直接作用于人本身。如用于打击人体目标,只有生物信息制导,才能确保对不同人群和不同个体的选择性攻击,精确而有效。
大凡人类军事活动,总是离不开器械。克劳塞维茨曾言,战争无非是扩大的搏斗。照此也可以说,战争无非是扩大的械斗。器械由制造得来,但制造器械必须依据一定的原理,即科学。科学能为作战器械提供的原理有三:即物理、生理和心理;针对的是人的三种存在状态:物理存在、生物存在和精神存在。
物理战在困境中推动战争模式演进
人首先是一个物理存在,科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物理现象。因为物理现象最简单、最直观。以物理现象为认识对象的物理学首先得到发展。自阿基米德以来,人类重大的科学技术成果,从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到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相对论等都出现在物理领域。物理学引领着其他科学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
战争从一开始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从古至今的战争演变,就其应用科学的范围而言,也可以称作物理战。所谓物理战,主要有三重含义:其一,战争应用的知识主要是物理知识;其二,战争研发的手段主要是物理手段;其三,战争对人体造成的创伤主要是物理创伤。正是物理学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推动着战争手段的急剧更新,催化着战争思想的激烈绽放,影响着战争体制的深刻变革,引导着战争模式的火速演进。物理战尽管势所必然,但对其进行检讨,可以发现它已面临一系列困境。
首先是作战对象偏转。在物理战中,围绕杀伤力的提高,人类费尽心机,以致发明了原子弹这种迄今为止最具杀伤力的武器。然而,随着防护力的增强,各种兵器本来是针对人体的,但由于人体有了防御盾牌,这就迫使军队的直接作战对象不得不发生偏转,即由原本打击人体,变为打击物体,这是有违战争初衷的。作为物理战的极致,则是发展无人兵器。战争,成了机器的博弈,最终成了纯粹的经济博弈。
其次是作战时空受限。作战都是在物理时空中进行,同时也受到物理时空的局限。因此,美军才在已知的陆、海、空、天、电(物理域)基础上,提出“认知域”(心理域)的概念,试图突破物理空间,实现所谓的“感知操纵”。
最后是作战费用飙升。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每天平均消耗1.94亿美元,而到海湾战争中,平均每天消耗11.2亿美元。再从歼灭一名敌兵的成本来看:据估算,拿破仑时期消灭一名敌兵花费3000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歼敌成本上升到2.1万美元,二战时为20万美元,马岛之战时为285万美元,伊拉克战争高达600万美元。这样的战争实际上已成贵族式的决斗,也是物理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