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通道安全风险有多大?
“海丝路”是目前世界上商业航运最繁忙,经济价值最高昂,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也是风险性最高的通道。
线长面广地势复杂
线长面广是“海丝路”地理的最大特点,不仅航线漫长,而且需要跨越的岛屿、海峡和水道众多。从北非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到中国东南沿海,航线长达13000多千米,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到中国东南沿海航线也有9000多千米,商船如此长距离航行往返一次需60~80天。航线通过的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更是地势险要、情况复杂。
苏伊士运河连通地中海和红海,是亚、欧、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航道捷径,濒临盛产石油的西亚地区。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航道狭窄,水浅礁多,是波斯湾海上航运的唯一出口,海湾国家生产的大部分石油都要经过这条狭窄水道运往世界各地。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最窄处37千米,海峡中心岛屿较少,海峡沿岸浅滩众多,航行比较困难,容易发生危险,不利于潜艇和巨型油轮通过。曼德海峡是连接亚、非、欧的水上走廊,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全长18千米,是作为欧亚贸易主要通道的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一线的必经之地,因此对于亚欧,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的贸易至关重要。
美国染指强权控制
在政治上,美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拉拢东盟国家和印度,加强与中国有海上领土主权争端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鼓动这些国家在南海与中国对抗,搅乱南海局势从中渔利,为我解决南海问题制造障碍。
美国在埃及和北非搞“颜色革命”,也是看上了埃及独特的地理优势,欲扶持亲美势力控制埃及,进而控制苏伊士运河。而在红海和海湾地区,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巴林、约旦等国先后爆发国内冲突,推翻了4个国家政权,浪潮波及阿拉伯国家。
在军事上,美国继2010年发布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后,2012年又发布了“离岸控制战略”,受到了美国高层的重视。该战略核心是面对中国的崛起和军力提升,为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战争甚至是核战争,美国将采取岛链包围和远距离封锁的战略,利用美国在第一岛链以外的海空军事优势,在大多数中国军事装备不能到达的区域布控军力,并将联合使用空中、海上、地面以及租借来的商用平台,拦截和劫持大型集装箱船,以打击中国经济。
美国似乎相信,攻击非特定的中国军事装备,可以迫使中国接受教训从而放弃作战。相比之下,“离岸控制”所依据的则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对中国经济进行间接打击,才是可以采用的最为有效和实用的手段。与亚太国家合作,就是为了封锁中国的能源与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出口,从而阻断中国的经济命脉。
区域大国控制海洋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欧亚大陆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它有着浓厚的大国情结。印度已不甘心于地区大国的角色,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加快了全方位调整安全战略的步伐。
21世纪初,印度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新判断,将军事战略的重点由陆地为主转向陆海并重,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印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向东将印度海军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南中国海和太平洋,向西扩展至红海、苏伊士运河,向南延伸至印度洋最南端。
印度还在安达曼群岛设立东方司令部以扼守印度洋,频繁举行军演,演习内容越来越具有攻击性。这些都增加了印度洋和“海丝路”通道安全的不确定性。
海盗猖獗威胁通道
“海丝路”既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也是国际海盗活动的“黄金线”,“世界5大恐怖海域”中有4个在“海丝路”上。20世纪90年代,马六甲海峡曾经是世界上海盗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海盗占到海盗总量的60%。
21世纪以来,亚丁湾海域成为世界海盗活动最为集中的海域,仅2008年,中国共有1300多艘次商船通过亚丁湾海域,其中有20%受到海盗袭击,7艘被劫持。频繁的海盗活动不仅对世界航运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海丝路”通道安全构成最现实的威胁。
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参加国际反海盗统一行动,共派出19批海军舰艇编队,为600多批、数千艘商船护航,保证了“海丝路”的航行安全。
(设计制作:杨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