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点“过程意识”
■陈鲁民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想起抗战初期,曾有两种观点风靡一时,一是亡国论,一是速胜论。毛泽东同志及时发表《论持久战》,反驳了这两种错误观点,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持久战”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强调“过程意识”。
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发展很快,成就辉煌;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对于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我们固然要有“灭此朝食”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抓住问题不放,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也要有“过程意识”,遵循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不开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不喊超越阶段的夸张口号,不干揠苗助长的蠢事,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地稳步实现目标。
譬如即将开始的春运,一个多月内将有近30亿人次出行。铁路运力相对不足与出行人口众多的矛盾,每到这时就凸显出来,屡屡为人们所诟病,埋怨铁路部门不作为。其实,我们的铁路建设每年都在明显进步,都有新增运力,但铁路建设有其内在规律,运力提高要有一个过程,想一下子就解决春运买票难的问题也不现实。另外,铁路建设是按照常态条件设计的,春运每年只有一个月,如果按春运任务的需求来建设铁路,既不现实,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而旅客要多一些“过程意识”,多一些耐心,铁路部门则要强化“问题意识”,只争朝夕,双方形成更默契的互动配合,铁路发展才能更贴近人民期待。
再如反腐败,腐败现象误党误国误民,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恨不得在最短时间内犁庭扫穴,斩草除根。但必须看到,腐败现象成因复杂,是多发顽症,因而反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要有“过程意识”。一方面,要继续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查处腐败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也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有愚公移山的韧劲和滴水穿石的长劲,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宣传廉政文化,加强监督制约,努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逐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最终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以此类推,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实现教育公平、深化医疗改革、治理雾霾天气等,都很迫切,刻不容缓,但同样也不可能一朝解决,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换言之,也需要“过程意识”。
多点“过程意识”,会更有利于人们看到主流、形成共识;多点“过程意识”,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把改革措施搞得更加扎实;多点“过程意识”,可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强调“过程意识”,绝不是为工作不作为、改革不迈腿找借口,只是在践行一个古老的道理:欲速则不达,或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解放军报》2015年1月3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