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德国人谈历史反思
■新华社记者 冯玉婧
再次走进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29岁的柏林人费利佩·史密斯回忆道:“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纪念碑群时,随着碑柱变得越来越高大、布局越来越紧密,我也越来越感到压抑。这是二战大屠杀那段历史带给我的感受。”
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位于柏林市中心,是一座纪念所有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的建筑物,由2711根长短不一的灰色碑柱组成,最高的有4.7米,最低的不到半米。从远处望去,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涛起伏的石林。
“反思历史已经刻入了许多德国人的灵魂深处。即使在不参观纪念碑时,我也会反思那段历史。无论在德国的新闻中阅读到何种报道、德国政治有何举动,德国人最根本的认知是:那段历史绝对不能重演!”
据史密斯介绍,反思历史能如此扎根德国社会离不开上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自那时起,反思纳粹历史进入了德国学生的历史课堂。
以柏林为例,德国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二战历史,一直到高中毕业。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除了讲解课本里的知识,历史课老师还会把了解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课堂分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从同龄人多样的视角中了解二战历史,正是不同视角的带入使得德国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探索总是充满活力。”
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当天,许多柏林学校甚至会把课堂搬进集中营或者博物馆中,让学生们近距离“触碰”历史。“即便不在学校,在德国媒体、纪录片、纪念性建筑的助推下,大部分德国人依然会保持反思历史的习惯。”
谈及德国人反思历史的原因,史密斯说,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因此,德国人有责任向下一代讲述那段“黑暗”的历史,有责任提醒世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当然,对很多德国人而言,背负着罪恶感并非易事,但同样,我们也带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勇于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史密斯说,“对我而言,忘记那段历史是对过去所发生一切的否认。”
史密斯说,他两岁大的女儿还未参观过大屠杀纪念碑群,但他打算将来带她过来。“不管我的孩子能否理解这个设计的内涵,我计划带她进去感受一下,”史密斯说,“我认为,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负罪感,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感。”
(新华社柏林1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