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军媒声音>>正文

解读以色列军事工业:受美国干预和掣肘

来源:现代军事作者:王涛责任编辑:康哲2014-11-14 09:55

发展历程

初建期(1948~1967年)

以色列军事工业于1948 年建立,但真正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早期。当时,阿拉伯人口不断增加,并且对以色列抱有敌意。在此情况下,犹太组织开始自制手榴弹和爆炸装置。20世纪30年代初,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哈加纳”秘密建立了一批轻武器制造厂,由此构成了以色列军工企业的雏形。

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伊始,便经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洗礼。以色列清楚地知道,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军事力量的作战能力取决于优良武器与高素质人员的统一。因此,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努力寻求采购具有最佳性能的武器装备。但以色列不久就意识到,如果没有独立的军事工业;就可能受制于人,即使有美国这样的盟友,也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以色列人下决心自力更生。创建初期,以色列军事工业的主要业务是维修、改造和更新从西方国家进口的落后飞机、坦克及火炮,开始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改装和维修一些装备。不过,以智慧见长的犹太人不久即设计出性能优异的“乌兹”冲锋枪,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并为刚刚起步的军工企业提供了急需的启动资金。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为以军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以色列从法、美和西德等国进口了许多先进武器,在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包括喷气式战斗机在内的许多先进武器,并开始向印度、缅甸、新加坡等第三世界国家出口。

发展期(1967~1991年)

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法国对以色列实施了武器销售禁令,取消了达索集团与以方的“幻影”战斗机合作项目,这一事件促使以领导人痛下决心进一步加大军事工业建设力度。这一时期以色列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对军事工业的投入,还加强了与美国的军工合作,特别是联合研发先进的武器系统,及时分享世界最新军事科技成果,不断推动军事工业的发展。

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在以军主要武器系统中,国产装备的份额明显增加,包括“拉斐尔”导弹快艇、“幼狮”多用途战斗机、“迦伯列”导弹和“梅卡瓦”坦克等,军备自给水平大为提高。到了80年代中期,以色列国内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企业已多达250多家,并且涌现出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以色列武器发展管理局、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以色列造船厂等十几家规模巨大、举世闻名的军工企业。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军工科研到武器生产,从各种军用飞机、坦克、舰艇到电子、通信设备等几乎所有军用产品的生产领域,从业人员近8万人。

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对外军事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初,以色列军工企业的客户已遍布五大洲的50 多个国家。截止80年代末,以色列已成为世界军事贸易大国,每年军火销售额达15 亿美元左右,占工业出口总值的1/3。

扩张期(1991年至今)

冷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被以色列视为敌对国家的伊朗、叙利亚等国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在此情况下,以色列开始重新审定国家防务战略,决定增拨军费,进一步加大对军事工业的投入,在充分挖掘本国军工企业潜力的同时,加强与美英等国军工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现如今,以色列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军工生产与管理体系,全国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企业有300家,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达1000多种。其中,陆军武器包括全部步兵武器以及各种门类和口径的火炮及弹药;空军武器包括作战飞机、无人机及其机载电子设备、常规炸弹及导弹等;海军武器除潜艇和大型舰船外,还能生产各种功能的小型舰船和先进的舰舰导弹等。此外,以色列已具备生产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依靠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了系列卫星,并与美国合作研发导弹防御系统。以色列生产的武器装备中有60%用于对外出口,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特别是军用航空电子设备、预警机、无人机等在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市场上独领风骚。2012年,以色列的武器和军事系统出口额达7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