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座城市把拥军优属纳入督查台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亚洲 魏联军 王根成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6-25 02:04

今年5月,一份与军人之忧、军人之盼有关的“红头文件”在中原大地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河南省济源市委督查部门定期通报拥军优属工作进展情况,一次督查,予以提醒;二次督查,发布蓝色通报;三次督查,提请党纪政纪追责,督导各级形成统一意志:军队深化改革,地方抬高国防站位,全力服务强军兴军。

为何一座城市把拥军优属纳入督查台账?日前,记者踏访这片太行山下的革命老区,探寻这份文件背后的国防考量和他们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务实之举。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一次督查,予以提醒 ●二次督查,蓝色通报 ●三次督查,提请追责

101号文件的“国防站位”

■张亚洲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 王根成

夕阳时分,济源市世纪广场,市民们享受着安恬惬意的生活,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军事文化标语和宣传片,映照着人们的脸庞,培塑着全民国防素养。王根成摄

有多少人把“拥军优属”想窄了

今年4月中旬,和部队常年打交道的济源市双拥办主任李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按惯例,往年“八一”前夕才召开的双拥工作座谈会,今年却由市委副书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贾宏宇主动提议:时间改在上半年召开。

更让人震动的是,贾宏宇在座谈会上传达了市委的决定:把拥军优属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台账。决定一出,与会人员议论纷纷。

什么工作才能进入督查台账?督查部门领导介绍说,他们督查的范围是“三大攻坚战”任务、省级以上部署的重要工作和书记、市长负责的重大事项,启用督查程序就像拿起市委的“尚方宝剑”。

“对拥军优属建立督查台账,这类工作让市委主要领导直接负责,以往从未有过。”有人私下议论。

“多年来全市普遍重视拥军优属,并未听到部队的怨言,为何还要如此强调?”一位长期负责双拥工作的同志不理解。

“我们有没有人把拥军优属看成一般性任务,有没有人把解决‘涉军’问题当作协调性工作,又有多少人站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支持强军兴军?有多少人把‘拥军优属’想窄了?”市委书记张战伟的一番发问,引发大家沉思。

李华从讨论中总结出3种惯性思维:习惯把拥军优属当成事务工作,认识不到这是政治任务;习惯把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看成“家务事”,认识不到这是影响前方、前线、前沿的“军务事”;习惯把算经济发展账放在首位,认识不到国防建设的全局战略地位。

“拥军优属无小事,事事关乎战斗力,官兵后方无牵挂,冲锋陷阵才能义无反顾。”这次座谈会上,全市各级形成共识:地方党委政府要把拥军优属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今年初,全市普遍压缩党委政府机关部门的行政性开支,唯一没有减少的是双拥工作经费。这让李华由衷感慨:“拥军优属不是扶贫帮困,也不是送温暖,而是助推强军兴军的大事实事。”

对关系到部队的事绝不允许“懒政”

5月14日,该市各局委接到市里印发的〔2018〕101号文件——《关于落实解决2018年双拥工作座谈会相关问题的通知》,意味着督查程序正式启动。

记者翻阅文件看到,他们将驻军提出的军事设施保护、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战备应急维修等9项“涉军”事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并要求拿出解决方案。

“对关系到部队的事绝不允许‘懒政’!伤害了军心士气,就是动摇了国家安全基石。”督查部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采取“挂账销号”的办法,限期解决,问题不解决“台账”不撤销。责任部门每周向督查部门和双拥办报送一次进展情况,督查部门每月向市委书记、市长作专项报告。超过期限,一次督查“予以提醒”,二次督查“发布蓝色通报”,三次督查“按程序提请给予党纪政纪追责”。

“用党纪政纪问责,真正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政治意识与国防站位。”海军某部领导焦继勇介绍说,济源市拥军力度一直很大,2014年他们移防这里,住房紧缺,了解这一情况后,市政府第一时间拿出108套廉租房无偿提供他们使用,解了官兵们的燃眉之急。

“国防无小事,只要站在这个角度,办什么事都不难。”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安东利回忆说,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租用某部闲置营房设施开办驾校,被列入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项目。而驾校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场地,还有100多名员工,企业要经营,叫停难度大。

去年9月,市主要领导调研时得知此事,在现场办公会上,要求驾校年底前彻底搬离,指示交通运输局积极支持部队建设。事后,该局不仅按时完成驾校搬迁任务,还分期分批拿出资金维修“战备道”。

近年来,军队编制调整与地方机构改革几乎同步推进,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压力大。焦继勇说,他们单位先后有18名随军家属从省外跟随归建官兵来到济源。督查部门明确该市编制办公室、人社局和工信委负责这些家属就业问题。没想到,几天后相关部门就拿出了解决方案。今年,全市40余名待安置随军家属,原有工作的是什么性质单位就相应安排什么性质单位,原无工作的由市人社局举行专场招聘会,市编办拿出一定事业编制定向公开招录。

“稳定军人后方,就是助力国防前线,绝不能推诿扯皮。”该市人社局领导说,济源连续多年强力推进随军家属当年就业,每年都在20人左右,转业干部安置公务员岗位每年达到80%以上。

把“富民不忘强兵”写进城市发展规划

“济源拥军传统是个品牌。”该市民政局局长苗春芳说,济源是革命老区,仅抗战时期就不知多少八路军和民兵联防队员为保护乡亲们倒在敌人枪口下。老百姓深知,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就没有老百姓的一切。多年前,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不忘国防、富民不忘强兵”作为一条原则写进城市发展规划。

“优待军人,讲感情还要讲政策,靠完善配套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李华拿出《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权益保护的意见》等10多份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的拥军优属文件。她说,济源靠制度凝聚共识、形成氛围,培塑全城拥军优属大环境。

“济源的‘国字头’‘省字头’荣誉众多,但各级最看重的当数‘双拥模范城’这个牌子。”该市人武部部长文军勇的见解独到: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光看高楼大厦和GDP指标,关键要看文化品位,而对军人的尊崇度是核心价值内涵之一。

每当夕阳西下,济源的地标性建筑——世纪广场上两道风景格外醒目:人们走出家门在广场上散步、玩耍,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时光;两个大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军事文化宣传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过往人流。

从一个窗口就能折射出济源对军人尊崇的自觉和底蕴。

今年3月的一天深夜,海军某部政治协理员汪海涛的女儿突然发高烧。他从办公室跑回家,抱起女儿和爱人一起打车来到市人民医院。

虽然前面还有不少患者候诊,但大家看到穿军装的汪海涛排在后面,纷纷让他上前直接就诊,汪海涛感动不已。

去年初,某部政委王建强从外地调整到济源任职,读高中的女儿也转学过来,顺利进入教育质量好的第一高级中学。办手续时,没有遇到任何波折,他颇为感慨。这一切,与这里出台的《关于驻济源军人子女入学的意见》有关,规定让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全市范围允许自主选择学校。

“当年部队里的孩子想考个好学校,由于驻地偏远,非常难。”王建强愧疚地说,平时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前不久才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这次转学,让他感受到了作为军人的荣誉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