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爸们该咋“带娃儿”?这里有秘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任术君 刘华 彭田 等责任编辑:王俊
2017-06-01 09:13

延伸阅读

亲子钓鱼:大手拉小手,陪你一起玩

■刘 华 彭 田

暖风轻拂,椰影摇曳。“六一”前夕,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营区一隅被一片欢声笑语环绕,16个官兵家庭各自拎着鱼竿、渔具,齐聚在此。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亲子钓鱼”比赛活动正式开始。有的父亲紧握钓竿,小朋友拎着水桶靠在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有的父亲手把手教孩子甩线拿钓竿……十几把遮阳伞下洋溢着十几个家庭的温馨欢乐,一个个家庭围着各自的“战场”,开始了难得的特殊聚会。

近些年的“六一”儿童节,在这个营区里,都会举办像“亲子读书”“体验父辈童年”等独具特色的亲子活动,以此促进平日里忙于工作的官兵与孩子多些沟通与交流,家长们也能够相互学习育儿经验,“军爸”“军娃”们都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这个好传统要坚持!”今年5月,新成立的某海防旅虽百业待兴,但旅党委研究决定,要继续将亲子活动开展好,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促进官兵家庭和谐。

在钓鱼活动现场,教导员李轩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蚯蚓,教儿子李沛隆如何装鱼饵,还不忘给儿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怎么在河里钓到几斤的大鱼,怎么把掉进河里的小伙伴救上岸……李沛隆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哈哈大笑。

“有鱼上钩了!”协理员徐杰的鱼竿被扯得乱晃,儿子在一旁大声加油,看爸爸有些操纵不住了,他赶忙抓住爸爸的手,一起把一条3斤多的大鱼拉了上来,父子俩笑得合不拢嘴。徐杰偷偷地告诉记者,儿子昨天晚上还和自己闹别扭呢,今天一玩起来,全忘了。

夕阳西下,家长和小军娃们提着装满鱼的小桶,大手拉小手走在回家的路上,两大一小组成的影子映在地上,被渐渐拉长……

多么温暖和谐的画面。参加活动的不少“军爸”感慨,如果这样的时间能多些,自己和孩子肯定会更亲近,对孩子的教育也更有帮助。然而,对于军人这一特殊职业来说,像这样陪伴子女的时间却并不能常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陪伴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军人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让军人的臂膀更温暖

■刘石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亲无疑是这所学校里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责任之重大。

对于守海卫疆的军人来说,战位之所在,职责之所系,脸上一道道皱纹夹杂的多是军营的味道,强军的足印也几乎占满了一圈圈年轮,能用来陪伴子女的时光所剩不多。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对子女疏于教育的理由。军人应该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加宽厚的臂膀,即便使出“洪荒之力”,用尽“三十六计”,也要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人生打下扎实根基。

子女不在身边,同样有教育的好途径。梁启超一生忙于政治活动、文化工作、出版事业等,几个子女长期不在身旁,他都是通过密切的书信往来搭建与子女沟通的桥梁,不仅在求学、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给予子女点拨斧正。他的九个子女,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还造就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如今,除了鸿雁传书之外,我们还多了电话、视频等现代通信手段,军营也开放了智能手机使用,建设了“军营网吧”,可以帮助我们“千里之外一线牵”,为官兵“线上”教育子女提供了条件。

陪伴时间不多,更要追求陪伴的质量。当前存在不少“低头族父母”,总低头玩手机,跟孩子缺乏互动。作为军人,陪伴孩子的时间本就不多,更要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切不可做低头族,更不能“周末活动排成排”“休假聚会连成串”,唯独没有时间陪孩子。转变家庭及教育观念,找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触点,陪孩子学习、看书、看动画,一起郊游,让孩子感受浓浓父爱,教育就在这些自然而然的陪伴中。

“没有时间”不能成为忽视子女教育的理由。千万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淡化了亲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父母的职责,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保卫祖国职责所系,教育子女义不容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