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与孩子交流
“陪伴孩子不能单用时间长短来衡量,只要是高质量的陪伴,哪怕短暂,孩子也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军嫂李莉洁说,丈夫何泉昌每次回到家后,都会和女儿黏在一起,弹琴唱歌给女儿听。音乐这座桥梁拉近了父女的距离,多才多艺的爸爸深受女儿喜爱。
但并不是每位父亲都找到了那座桥。采访中,部分官兵流露出困惑:有的给孩子电话打久了,就没有什么话题了,只能车轱辘话来回说;有的跟孩子视频聊天,小朋友对着手机视频不喊爸爸,还刻意躲开;每年休假短短一个月,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交流,有时候刚熟悉点儿又要回单位了。
二级军士长王方军常年在部队服役,一年才能见女儿一次。2015年女儿放暑假,和妻子一起来队看望。王方军小跑上前,想接过女儿的行李。谁知,女儿坚决不让,哪怕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的。妻子告诉他,这是女儿对陌生人的做法,王方军一路沉默,倍感心酸。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负责哄他开心就行,逐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有效的交流就十分重要。”教导员陈思泉说。他的体会是,只有放低姿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孩子才能接纳你。
陈思泉的儿子陈雨杨从小就对玩积木情有独钟,拼舰艇、大炮、飞机,一玩起来非常专注和投入。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陈思泉不但给孩子买积木,还陪着孩子一起拼各种高难度造型。一次周末,陈思泉专门坐动车回到家,和儿子一起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拼出了一艘巡洋舰。大功告成后,儿子陈雨杨跳起来高兴地搂住了他的脖子说:“爸,这是咱俩共同的作品。”
操枪弄炮、跑步队列是军人的专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些还真不懂,怎么办?学!
宣传科科长林远春记得,一次休假回家,一年多没见儿子,想尽快沟通沟通感情,谁知正在学画画的儿子,上来就给爸爸出了个难题——帮他画动漫里面的人物。这可难坏了林远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林远春上网搜索这个动画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他将纸打上细密的方格,对着原图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模仿,用了几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幅画。小朋友看着爸爸画出的动漫人物,连说“我的爸爸太厉害了”。
该旅不少官兵也都谈到,跟孩子沟通,要多正向鼓励。因为越批评孩子,孩子可能越疏远,反而达不到沟通教育的效果。
参谋苏艺对此深有体会。为了让女儿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他先是采取批评纠正的方式,发现并没有效果。有一次,女儿自己刷了碗,他表扬了女儿,还拍下照片发给爷爷奶奶看,女儿感到这是很大的荣誉,从此养成了自己洗碗的习惯。
“与子女沟通的难度,不亚于给官兵做思想工作,但原则是一样的,真诚、平等、灵活。”这是教导员李轩的秘诀。
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我的爸爸是一名海防军人,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保家卫国。”这是教导员陈思泉的儿子陈雨杨日记里的一段话,让陈思泉感动了好久。
儿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陈思泉心里知道,有一件事对儿子产生了不小影响。一次,儿子来部队看他,正赶上营里组织心理素质强化训练。作为教导员,陈思泉第一个上训练场,跳火圈、过泥潭、翻障碍,看着一身满是泥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父亲,陈雨杨含着眼泪说:“爸爸,您辛苦了!”陈思泉说:“不光爸爸辛苦,你看这些叔叔,都是为了保护你们才这么辛苦。”
陈思泉还给儿子买了一套小迷彩服,有时间就带他一起体会军营生活。如今,读小学一年级的陈雨杨当了班长,又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老师总是夸奖他责任心强、有正义感。
军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该旅不少军人父亲,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渐渐懂得了军人,并在军人的精神血脉中成长、拔节。
副旅长宁建超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陪儿子宁海鹏出去旅游过。有一次,终于休假回家,宁建超却把儿子带回农村老家,带着他一起割草、喂鱼,累得儿子浑身酸痛。之后,宁海鹏还跟父亲一起完成了30公里的徒步“拉练”。虽然这样的“旅游”没有名胜古迹,但宁海鹏却回忆说:“那次假期最有意义,感觉自己能吃苦了,更成熟了。”
如今,宁建超有一张异常忙碌的时间表,每天5点半起床,给宁海鹏做早餐,儿子吃过早餐上学后,他就到操场出操。忙碌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刚刚一岁的小女儿,夜里有时要起床冲三四次奶粉。他说:“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能给儿子树立好榜样,希望他长大以后身为人父,也能尽到做父亲的职责。”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二级军士长王方军是部队的老典型,曾5次荣立三等功。2016年,女儿王婷婷参加军训时,教官听说是王方军的女儿,就竖起大拇指,还向班里的小朋友讲述了王方军如何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故事。
来到王方军所在部队营区,看着灯箱上父亲的事迹,听着身边的官兵讲述父亲的故事,父亲的形象在女儿王婷婷心中逐渐变得高大伟岸。
当天晚上,女儿对王方军说:“爸爸,这么多年,您真的不容易,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