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空军:剪掉保障“尾巴”是怎样一种体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王俊
2017-05-15 11:1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适应“全域作战、全疆到达”的新使命,空军积极探索“零伴随”后勤保障新模式:部队机动的后勤保障,由过去的“拖家带口”,逐步变为现在的“四海为家”;从过去的“自带自足”,到现在的进驻场站“按需保障”,保障“尾巴”正逐渐被剪掉。

空军后勤系统探索航空兵部队机动作战“零伴随”保障

“剪尾巴”,是怎样一场保障“进化”

高原机场战机维护。郭超英摄

战鹰在天上飞呀飞,保障在地上追呀追——

“拖家带口”:挥之不去的“痛”

“零伴随”保障,顾名思义就是航空兵部队不带场站装设备,到异地驻训也能正常组织飞行。几年前,这还是困扰部队外出驻训的老大难问题。

那年夏天,该旅前身部队到江南某场站组织低气象条件训练,当地场站虽然保障的是同种机型,但只够保证本场飞行。场站副参谋长于海龙记得,他们不得不携带20台(套)装设备,通过火车专列运送伴随保障。

天气炎热蚊子多,百余人挤在两节绿皮硬座车厢里,吃不好睡不香,中途停车就要下去对携带物资进行捆绑加固和安全检查。经过9天9夜的奔波,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以往,空军航空兵部队异地驻训,后勤保障部门要根据任务需要,让各种型号的车辆、设备和保障人员伴随保障。由于携行的物资种类杂、数量多、体积大,通常经由铁路货车运输,速度慢、效率低。回想当时的情景,于海龙感慨地说“那是挥之不去的痛”。

2011年春,他们换装新机,远程开赴某场站组织改装。因为目标场站官兵外出驻训,他们不得不携带装设备,仅火车皮就装了好多节,绿皮硬座、全封闭棚车、没顶的敞车和平板车,全部都用上了。

也是在那一年,空军调研“零伴随”保障的工作组恰巧到驻场场站调研,实地了解他们带了多少装设备,并对人员岗位情况一一摸底。第二年,空军就开始在当年组织的“红剑”演习中,探索航空兵部队异地执行任务“零伴随”保障。吴崇虎所在场站按照新的保障要求,只带不兼容、不匹配的几台装设备,携行物资明显减少,空军还对那次参演携带通用装备多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

外出驻训“拖家带口”搬家式的伴随保障模式,犹如战机拖着本场地面保障的“尾巴”,严重拖住了部队机动的“后腿”,成为制约战斗力提升的一个“包袱”。在吴崇虎看来,只有提升场站综合保障能力,才能真正迎来“零伴随”保障的春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