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比现场精彩纷呈
8名选手妙语连珠,现场气氛热烈。
8位选手登台授课
“大家知道,《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是根据2011年湄公河惨案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船员们死亡前的绝望与恐惧,毒贩对童子军的培养,特战队员非死即伤的种种结果,如同铁锤凿在我的心脏上,压抑得喘不上气,哭不出来,咽不下去。这种心灵上的震撼,一直延续至今。”12月2日下午,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开展的“微党课”评比活动现场,该所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社副社长邢楠正在讲述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的场景和她的感受。邢楠说:“用‘狠绝’、‘暴戾’、‘穷凶极恶’这些词来形容‘金三角’地区的毒贩,再合适不过。看到他们,就看到了阴森、恐怖和血腥。面对这样一群暴徒,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缉毒战士隐姓埋名、抛家舍业,甚至要付出宝贵生命地去追查、抓捕?我想,在座的各位头脑中已经有了答案。对,就是‘信仰’两个字!”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了组织器官,进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国家看成‘组织’,那么生活在各个省市、乡村的所有家庭就是‘细胞’;如果把社会看成‘组织’,那么在不同单位里从事不同职业的每个个人就是‘细胞’;我们伟大的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那么下属党委和党支部的全部党员就是她的‘细胞’!” 第6个出场的是该所四室博士李昊,他是清华大学国防生,参加本次讲课评比的题目叫《“发挥后勤“骨干”作用,争做科研“多能”细胞”》。作为学霸,李昊从语言到表达清新宜人,从形式到内容别出心裁,把政治教育和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在李昊眼里,作为一名在军队后勤系统工作的军人和党员,我们首先要有骨细胞的敏感性,即政治敏感性;其次要有破骨细胞的辨别性,即敢于和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三,还要有成骨细胞的积极性,即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