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奥"热门战争电影《血战钢锯岭》将在中国上映

来源:新京报作者:周慧晓婉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1-15 16:44

缘起

吉布森蛰伏10年再起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盛时期的梅尔·吉布森连续多年被选为好莱坞最红影星,不仅自己主演的电影十分卖座,1995年还凭借《勇敢的心》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2004年由他执导的《耶稣受难记》更创下了全球6.1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不料2006年执导《启示录》后,吉布森发生酒驾被捕并辱骂犹太人事件,此番言论让吉布森大受影响,此后他的大片邀约锐减,几乎被业界放逐,在公众的眼前也只剩下失控、咆哮的形象。今年已经60岁的吉布森终于重执导筒,《血战钢锯岭》以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冲绳岛战役为背景,讲述美国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道斯坚持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赤手空拳救下75人的生命,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因个人信仰坚持不使用武器也不杀人,在战争期间,这样的行为让人难以置信,这个故事让曾经打造过《泰坦尼克号》的好莱坞金牌制作人比尔·麦克尼柯动心,并有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打算。2002年,他第一次把《血战钢锯岭》的剧本送给梅尔·吉布森,由于吉布森比较想执导自己开发的电影,此事一直悬而未定;2010年、2014年,麦克尼柯又分别再送了一次,吉布森第三次收到剧本,并用一整晚将其读完,隔天早晨他终于点头答应,“一个人要如何手无寸铁进入人间炼狱,这使我太心动了。”

有评论认为,吉布森仍乐意尝试与信仰有关的电影,也因为《血战钢锯岭》本身浓厚的基督教主题让他愿意担纲导演。也有解读分析,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恰巧也是一位犹太人,他的出演从一定程度上发出了一个信号:公众开始慢慢原谅并重新接受吉布森。

制作

全新摄影机拒绝特效

《血战钢锯岭》中,吉布森依旧用毫无保留的真实手段还原了这场宏大的战役。据制作团队透露,他们在悉尼郊外炸平了整个农场,将其翻修成被炮火炸为焦土的“钢锯岭”。而影片中士兵被“炮弹炸飞”或是“被火烧焦”的场面,均为真人现场实拍。尽管影片的主要场景都围绕着战场,吉布森透露拍摄并未采用过多的特效,还运用了全新的摄影机,吉布森感叹装置“新”到自己从来都没见过,“会有数码特效,我也越来越习惯于它的使用,但是我们一定不会过度使用。这次我采用了从没见过的装备,它使整体战争画面更宏大,虽然偶尔会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电影的本质。”

同时,麦克尼柯和吉布森特地找来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斯巴达300勇士》的摄影指导赛门·杜根、《金刚狼》的艺术制作设计贝瑞·罗宾森以及奥斯卡金像奖服装设计师丽兹·佳迪纳等。作为全球出品方和中国版权方,熙颐影业CEO韩薇表示,影业很早便投入《血战钢锯岭》的筹备工作,“影片真正拍摄时间只有50天,但主创团队却花了非常长的时间进行前期准备,由二战专家对战舰部署、武器规模等各处细节都进行了一一考究,吉布森是位非常敬业的导演,他花了大量时间找素材、实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