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军文化激发精武豪情。该基地学兵驾驶战车驰骋。陈旭东摄
搬运圆木、战术前进、擒拿格斗……深秋,西部战区陆军某兵种训练基地创破纪录军事比武竞赛硝烟弥漫,官兵们群情激昂,掌声雷动。“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该基地政委张道伦告诉记者,面对改革强军“大考”,让强军文化与形势任务、职业发展紧密融合,把强军基因植入血脉,官兵们时刻迸发着强军兴军的热血豪情。
近年来,该基地倾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强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官兵们始终充满一往无前的强劲活力。
他们聚焦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战斗精神强化、道德修养提升,倾力打造了三级文化平台:长廊文化,修建了“长征”浮雕走廊、艰苦奋斗展示台、装甲兵文化雕塑群、抗战长廊等文化片区,借助驻地红色资源,每年组织新兵参观建川博物馆,到烈士陵园祭奠边境作战牺牲的烈士;走廊文化,将精武标兵的照片制成“笑脸墙”,将战斗标语张贴在楼道、营墙,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出警示标语;格言文化,班排床头贴上小卡片,写着“坚持就是胜利”“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等话语,橱窗、宣传栏写着格言警句,给官兵思考和激励。
同时,该基地党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塑人功能,把15个兴趣小组整合为科技创新、军事体育、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5个新课堂,既与官兵兴趣紧密结合,又与岗位任职需要和长远发展要求息息相关。他们以强军目标为牵引,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成长规划图”,进行每月一查、每季一比、每年一评,设立“战士之星”“新秀奖”“攀峰奖”,激励官兵成长成才;通过开展“十大关怀行动”“送温暖到基层”等暖心聚心活动,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让官兵感受组织的温暖,激发爱军习武热情。
“积极向上的文化就是‘冲锋号’,军营文化建设不仅励志育人,更要向战斗力聚焦!”基地党委一致认为:用强军文化激发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热血豪情,充分挖掘军营文化的战斗属性,让充满“硝烟味”的战斗文化融入官兵血脉。
为确保文化活动围着中心转、跟着任务走,每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该基地都以“思战、谋战、备战”为主题,及时开展具有浓郁“军味”、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活动,让火热的练兵场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生动课堂。
他们还特别注重通过文化培塑精武有为、精武有位、精武有奖的鲜明导向,将颁奖台搬到训练场,做到奖优罚劣在现场,将强军基因植入一岗一位、一兵一哨,让其成为战斗力的“增长点”。
今年8月,该基地“践行强军目标十大先锋人物”颁奖晚会隆重举行,11位获奖代表闪亮登场:23年如一日钻研坦克维修技能的一级军士长吴华中、在三尺讲台建功立业的大校讲师崔树光、在人民危难时刻冲在前线的“最美教导员”陈颜……
“强军文化聚焦战斗力才有生命力!”该基地领导说,“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我们把强军基因植入每名官兵的细胞,用先进强军文化砥砺官兵敢打必胜的血性虎气,提高完成重大军事任务的能力,催生出一茬茬‘铁甲战神’,向改革强军提交一份合格答卷。”
(《解放军报》2016年11月1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