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
■ 艾里香

《谁在收藏中国》 作者:(美)谢林·布里萨克、卡尔·梅耶 译者:张建新、张紫微 出版:中信出版社 《谁在收藏中国》 作者:(美)谢林·布里萨克、卡尔·梅耶 译者:张建新、张紫微 出版:中信出版社
现在是一个全民收藏热的时代。可对于收藏,我们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进入晚清,国门向西方世界打开,一波又一波的西方人,采取掠夺、盗取、欺骗、贿赂、引诱的方式,在中国搜刮文物。今天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能见到那些曾经属于中国的国宝。《谁在收藏中国》这本书,对中国数以万计的文物如何流落异国他乡进行了全景式的叙述,为我们呈现了国宝被迫“出走”的曲折之路。读之,对我们的过去、现实和未来,警醒不已。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该书的两位作者,卡尔·梅耶此前是《纽约时报》一名社论作家,谢林·布莱萨克则是一名拥有艺术史学位的纪录片制片人。他们研究了大量个人书信、历史文档与记录,详细呈现了过去一百多年中,西方人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文物国宝的过程。书中一一为我们讲述,西方“收藏家”们是如何前赴后继地猎获中国珍宝,并最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商贩、博物馆研究员和中西方的官员们为了这些国宝,又发生了怎样的竞争和纠葛,读来令人深思不已。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描绘出一幅西方“收藏家”们为了争抢文物斗智斗勇的故事画卷,完整披露了在收藏中国文物的过程中,收藏家个人和美国各大博物馆所经历的波折。书中除了展现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等稀世珍宝被破坏、盗取的过程,还有许多国人并不了解的、有系统的收藏活动。比如为美国间谍机构工作的乔治·凯茨是如何完成了他的明代家具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每一代人之间关于中国艺术的品位有何不同;奥委会前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如何拥有全美最大量的中国青铜器收藏等。
作者还梳理出了一部美国人为了得到中国的艺术珍品而长途跋涉的惊险故事。比如,美国人史克曼到中国龙门石窟探险,一路上麻烦不断。龙门有上千个无人看守的石窟,宛如迷宫,到处都是盗贼,当地农民根据买主的订单偷盗。史克曼该如何行动?具体来说,他是否应该收集《帝后礼佛图》的浮雕碎片?他的导师华尔纳建议他刻不容缓,先把浮雕拿下再说。最终,《帝后礼佛图》落户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类似的中国国宝流失海外的故事,在两位作者的笔下,被逐一收藏到《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
龙门石窟之所以遭到疯狂的盗取与毁坏,与一个名叫卢芹斋的中国人有直接联系,他出生在浙江湖州,后远赴法国巴黎从事文物古董生意。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恶贯满盈的操盘手。有人曾经指出,20世纪上半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一半经他之手售出。1940年,他曾深刻忏悔:“作为使那些国宝流散的源头之一,我深感羞愧,中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珍宝”。对于西方而言,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对中国来讲,他则是永远的文化罪人。
如今,美国各大博物馆和艺术馆里,都能看到曾经属于中国的国宝。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令人目不暇接。如书法家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米芾《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卷和《幼舆丘壑图》、宋克《书陶诗及竹石小景》卷、唐寅《落花诗》卷、王洪《潇湘八景图》等等。目前,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之多!伴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强盛,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加强烈。当前,很多组织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追回属于我们的国宝。只不过,“回家”之路比起“离家”来说,路途更加曲折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