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北上,战胜千难万险,成为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日前,本报采访组踏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依靠人民,筑牢永远的“根据地”
■本报记者 周 远 特约记者 魏联军 通讯员 王 越
图为何家冲近景。孙明江摄
9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群山环绕的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祠东侧的一棵历经800余年风霜的古银杏树,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盈枝。
罗山县人武部副部长周道兵介绍,当地村民将这棵银杏树称作“红军树”。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就是在这棵树下誓师出发,踏上满是硝烟的雄关漫道。
古树无言,却是一部默默伫立见证历史的教科书。
1934年8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阴霾袭来。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紧急开会决定:红二十五军主力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5天后,部队在银杏树下集结出发时,突降大雨,群众雨中泪别红军。此去,这支部队饱尝九死一生的艰难困苦。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讲解员郭琦介绍,红二十五军出发时不足3000人,由于没有电台,很快与中央失去联系。长征路上,这支队伍遭遇敌军疯狂围追堵截,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