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徽经历“颠覆性改动”
与以往会徽设计方案征集方式不同,本次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同时征集。据林存真介绍,在801号作品中冬奥会会徽概念从设计到成型相对完整,而残奥会则可以说是重新来过。
冬残奥会如何体现特点?和冬奥会的区别、联系又在哪里?林存真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与尝试。他们尝试过具体汉字,但没有特别好的融合,会造成误读;他们也尝试过带轮椅元素的和与冬奥会会徽更相似的方案……
“我发现冬残奥会几乎所有项目都需接触器械,所以在设计时突出了运动员在冰上、雪上器械的抽象表达,让大家更了解冬残奥会。”林存真说,最终的冬残奥会会徽从“飞”字演化而来,有汉字渊源,但图形更有速度感,也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会徽设计的经历是幸运也是幸福
会徽作为一届奥运会最重要的视觉标识,无疑备受各级别赞助商的关注和期待。未来4至5年,AR,VR和8K超高清等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这要求会徽设计者预留出足够的技术延展度和立体可能性。
“到2022年,会徽面临动态的环境。它本来是一个平面,但能否动起来?我开始就想,应对这种新技术,应该把‘种子’现在就埋下,等到2022年,你会发现标识有一个动的状态出来了。”
这并不是林存真与奥运首次结缘。2003年她就为北京奥组委设计过名片,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规范手册、图形和色彩系统,到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从2006年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形象景观处,到参与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等;从成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设计者,到设计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会徽……一路走来,林存真积累了丰富的奥运设计经验。
正是这些丰厚的阅历,才使得林存真能够以更好心态面对会徽设计和修改的难度。她说,用将近一年反复研究和设计一个图形,并最终被选用,这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