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暨港澳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来源:新华社作者:章利新 陈键兴等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11-12 22:28

继承中山精神 同心振兴中华

——两岸暨港澳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华民族正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150年后的今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连日来,中山、广州、上海、北京、台北、香港、澳门等留下孙中山重要足迹的城市纷纷举办纪念活动,缅怀他的不朽功勋,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品格,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缅怀不朽功勋 继承精神遗产

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的古民居群中间,赭色砖砌、上下两层各七个拱门装饰的孙中山故居,因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而格外引人注目。12日9时,中山市党政领导和群众代表在此集合,举行晋谒仪式。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出生于此。他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经常回乡居住、读书和行医,在此撰写重要文章,并与朋友共商救国方略。

在广州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前,5.5米高的孙中山铜像巍然矗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先生所著《建国方略》的内容,并被长城造型的花坛衬托,花卉组成“博爱”字样。

当天9时30分,广东省党政领导及群众代表肃立铜像前,举行晋谒孙中山铜像仪式。短暂仪式后,广东省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中山纪念堂内举行。

“孙中山一生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努力奋斗。他全身心探索救国救民的理论,形成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精神遗产。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实现振兴中华的精神财富。”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林家有教授对记者表示。

同一天,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一早就将鲜花装点在孙中山铜像前。曾见证第一次国共合作酝酿等重大历史节点的上海孙中山故居当天整饬一新,纤尘不染。

辛亥后裔、李烈钧将军之孙李季平清晨来到这里拜谒。人群里还有曾经历抗日战争的黄埔学员及其后裔,他们一同向中山铜像三鞠躬。

“上海香山路,原来的莫里哀路,曾留下中山先生的很多足迹。他在书斋中胸怀家国天下,甚至设计了经济建设、交通建设的一整套重大方略。”李季平说,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天下为公”是一种民本思想,他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挚爱化为“中山精神”,需要后人一代代传下去。

12日上午,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近200人在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各界人士在博爱坊前合影留念,随后拾级登上陵顶祭堂,在孙中山先生坐像前肃立,行鞠躬礼。随后,各位代表分别敬献花篮,接着绕陵寝一周,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不朽功绩。

在南京的核心地带新街口,重6.2吨的孙中山铜像巍然矗立,身穿西装大衣,右手执杖,神情威严。铜像含基座总高度达到11.12米,寓意着先生的诞辰11月12日。

记者在铜像附近采访多位市民,他们对孙中山及其诞辰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孙中山先生所憧憬的现代化中国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江苏省台办副主任李卫华表示,每次路过孙中山铜像,这种感觉都尤为强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