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泛滥随意侵权,谁来为“互联网+”护航?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姚远
2015-11-13 11:06

“双十一”,北京白领苏女士从网上旗舰店抢了一条599元的羊绒裙,正喜忧参半地等着收货。便宜是便宜,但会不会是假货?以往多次买到假货的教训告诉她,“旗舰店”也不那么让人放心。

就在“双十一”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将网上销售假劣商品、网络侵权盗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互联网在带来丰富和便捷的同时,也因侵权假冒大量发生而让人头疼。在“互联网+”时代,怎样才能让“李逵”打败“李鬼”,营造一个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假货之伤戳痛了谁?

“我宁可输掉这场官司,宁可赔钱,我们会赢得尊严和尊重。”这是“双十一”前《福布斯》一篇文章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关于淘宝“假货诉讼”的表态。

假货之伤,戳痛的不只是淘宝。

“十二五”期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达到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而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结果显示,2014年的网购正品率只有58.7%,网络消费成为消费侵权案件多发领域。

跨境电商和“海淘热”正风起云涌,奢侈品假货也成“泛滥地”。奢侈品牌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80%在互联网上以爱马仕之名贩售的商品是假货。”

4月,上海市查获全球最大规模跨境网售假冒“LV”品牌案件。这一犯罪团伙的销售网络辐射亚美欧三大洲,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业内人士称,互联网为造假披上更隐蔽的外衣,形成线上线下造假“一条龙”利益链:造假者、网上批发商、物流公司、实体卖家,整个过程分工明确,已初具公司化运作特征。

此前浙江警方曾破获一起跨越7省市、涉案总金额达6200万元的假冒安利案件,造假各环节就是通过网络“对上眼”的。公安部门侦查发现,作案者通过线下采购原材料灌装生产,然后在互联网寻找批发商,经物流公司将假货配送下家。

说到底,假劣商品戳痛的还是消费者。安利(中国)区域公关事务总监李君介绍,安利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数百种产品,由于不法分子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一一了解每种产品的真假区别。

某些地方假货太多,导致一些消费者对那里的商品产生排斥。有些网购者一看鞋来自福建莆田就不买,于是售假者又发明了“异地上线”——将货物先从莆田寄到异地,再从这些地方寄到客户手中;而消费者能查询到的快递单号跟踪则是从异地开始的,而不是从莆田发出的。这意味着,消费者网购时,无论发货地点显示是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还是香港、美国、韩国等海外地区,他买的都可能是莆田的假鞋。

在莆田安福市场,记者询问多家摊点,除邮政摊点明确表示不做外,其他大型物流公司摊点几乎都能帮助卖家异地上线,境外等一些地区还能走顺丰快递。一位业务员介绍,在美国上线要套单,可以在顺丰、联邦快递两家中选一家,需要一个礼拜到12天,价钱36元。

在安福市场一家名为58贸易的小店内,记者看到,几名年轻人正填写快递单,旁边放着“耐克”“阿迪”品牌鞋。打开鞋盒,里面装着这些品牌的流行鞋款,吊牌防伪标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装有POS单和发票的塑料袋,POS单和发票都是英文,销售门店显示为香港铜锣湾、钻石山等。

怎样解开网络侵权之结?

假“李逵”也使两把板斧,左手是假货,右手则是侵权。

北京老中医丁义明就中了侵权的招。最近,一位从网上购买“发密宝”生发产品的消费者,从南京找到丁义明家里,见面就骂“骗子”,说自己被骗了3000多元,就因为买了丁义明的专利产品。

这种“骚扰”不是一次了。几年前,丁义明研制出防脱发配方,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但未及时缴费,导致专利过期。他的发明根本没有量产,一些公司却声称得到他的授权,开始售卖假冒防脱发产品。受害消费者找不到造假者,就把怨气都发到了丁义明身上。

“自己一辈子的心血被人假冒,还被说成骗子。”想起这些遭遇,老人就感到心寒。

近年来,从韩寒诉百度公司侵权案、哥伦比亚等知名名牌对多家电商网站的侵权诉讼案,到百度杀毒与360安全软件之间的商业诋毁案,侵权涉及著作权、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多个领域,互联网侵权屡见不鲜,且上升态势明显。

据北京市海淀区法官曹丽萍介绍,自2009年以来,海淀法院网络知识产权案件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今年5月1日起施行立案登记制后,增幅达到近70%,前十个月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超6000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认为,互联网一方面使知识产权侵权形态多样化、隐蔽化、动态化,另一方面使侵权行为的认定、证据的取得、法律适用等面临着新的难题。

在去年底的“2015春夏上海时装周”上,国内新生代服装设计师张娜创作的服装设计受到好评,没想到,今年夏天北京、上海多地知名百货里就出现了她的“山寨”版。迫于无奈,她对相关公司提起诉讼,开始漫漫维权路。

从收集证据到发律师函再到真正进入诉讼程序,张娜至今已花三万多元,还付出很大的精力自证清白。业内人士分析,她打这场官司,仅一审就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