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自我调整,远离“手机依赖”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史宇责任编辑:吕欣彤2015-03-12 04:08

二是“碎片式阅读”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刷微信、看微博,很多人沟通和阅读几乎全都在智能手机上完成。然而,用手机阅读最大的问题是阅读的长度。即便最大屏幕的手机也会碍于页面限制,超过3000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就会出现阅读难度,于是写手为了迎合这一群体的阅读习惯,要么弄成标题党,抓人眼球但是文章内容空洞,要么把一个本来很深刻的话题草草说完,只要点击量却放弃了文章本来的深度。

有人问,碎片式阅读有什么不好?那么,请你放下手机回忆一下最近几小时收获到了哪些资讯新闻,又能说得出几个呢?大部分人很难回答,因为碎片式的阅读方式会让大脑难以拼凑加工,不会留下太深刻的记忆,没有足够丰富厚实的内容来深刻地浸润一个人的心田。所以我们在长时间浏览大量信息的同时,免不了会产生焦虑情绪。

知识不是食物,食物越杂越好,每样少吃就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知识越是琐碎杂乱、重复、短小、不成体系,反而越如鸡肋。而且它一旦以手机为载体,网络为资源,不经意间对时间与精力的切割是最为可怕的。

三是长期看手机容易患上躯体疾病。很多长期手机不离手的人,每当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严重的人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同时,由于过久盯着手机屏幕也会引发眼部疾病,颈椎腰椎等骨骼疾病,还有鼠标手等问题。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晚上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使褪黑激素减少22%,引发睡眠障碍。总之,过度使用手机直接和间接引发的疾病确实不少。

可见,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引发的躯体问题和情绪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间接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长此以往也不容小视。那么,如何改善手机依赖的问题呢?

注意力转移法。手机功能强大好玩才能吸引人,如果想要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自然要有其他能够吸引人的项目才好。例如,打球、健身、跑步、做瑜伽等一些体育运动,你会发现运动一段时间后身体的线条更美了,不再容易感冒了,睡眠也有改善了。

还可以参与一些课程班,例如烹饪插花等等,你会发现通过参与这些,你的交友圈更广了,朋友更多了,与大家在一起,远远比在手机刷朋友圈看大家动态愉快得多。就像看旅游节目远远不如自己去体会的愉悦程度更高一样。

提前制订计划。在打开网页前想好要做什么,例如本来是要打开手机收一下邮件的,但是被跳出来的购物网页吸引过去浏览衣服去了,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不妨先把计划内的事先做完,不要中途被牵走视线。

另外就是制定看手机时间的计划。现在大多数人的习惯是手里事情忙完了就顺手把手机掏出来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行为,要打破这种习惯就得建立新的行为习惯,新习惯形成之前就需要缩短旧习惯时长,所以每天几个时间段使用手机可以自己列个计划出来。

限制滥用手机上网。卸载手机的一些应用软件,例如团购、游戏软件等等。人的行为习惯都是趋简避繁的,已经下载到桌面的程序轻轻一点就触碰到了,所以确定无益的软件可以卸载,为下次登录增加难度,这样更容易放弃。另外,还可以设置访问密码,在意志软弱的时候给自己增加点阻力。

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以后,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朋友更多,笑容更多,获得的新闻资讯却并没减少。所以说,低头族们,让我们抬起头或许并不那么难。

(作者: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门诊主治医师 史宇,崔佳整理)

 (《解放军报》2015年3月12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