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主题
智能手机普及后,不少人被贴上了“手机依赖症”的标签。如今在网上搜索“手机依赖”相关的词条,发现了更多新名字:“拖延症”“剩余时间乐观症”,甚至是“都市低头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某某族、某某症的存在,说明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为此,本期特邀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史宇为大家讲解手机依赖症的影响表现及其改善方法。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随着手机在我国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它,一会儿不见,就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人们通过手机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际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
事实上,“依赖”的另一种说法是“成瘾”,对于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种形式的依赖都会影响到正常生活。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手机依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长越孤独。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英国德比大学研究人员在线调查了256名英国人,结果显示,13%的英国人手机成瘾,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6小时。调查显示,如今77%的人每天手机开机时间在12小时以上,有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变得焦虑。研究认为,使用手机时间越长,成瘾的可能性越大,“中毒”就越深。
然而,这些中毒很深的手机使用者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花大量时间在玩手机,而是有一个过程,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被告知时自己也觉得可怕。
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当我们把大量时间拿来刷朋友圈、浏览新闻、玩手机游戏,那么就会剥夺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亲密关系是需要时间来维系的。你消失一段时间以后,曾经被你冷落的朋友还会再赴你的约吗?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手机会让人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