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贯彻2015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宇责任编辑:张琴2015-02-03 15:10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三论学习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民富国强才有根基、才名副其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农民增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咬定农民增收这个“三农”工作中心任务不放松,在富裕农民上花更多的心思、下更大的力气。

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业是农民的营生之本,也是增收之道。让农民务农增收,首先要做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这篇文章。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开发农业多种资源、多种功能调,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要围绕节本增效,着力完善周到便利、优质实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社会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全过程,让农民不为“耕种耙收”作难,不为买难卖难犯愁,不为务农成本高、风险大担忧。

富裕农民,必须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以一产为基础,整合二产、三产,“一二三”产业齐步走,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观光体验融合发展,实现多重复合效益。顺应农产品消费方式和营销模式新变化,加快发展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让农民更充分地分享农产品加工增效、营销增效的好处。当前,生态养生、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需求正处在井喷式增长阶段,要把握住这个巨大商机,改善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落实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惠农富农的新兴产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一招,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开发利用好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富裕农民,必须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农民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大头,要千方百计稳住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势头。优化农民外出务工环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和工资及时足额支付,落实农民工及其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关爱善待、社会公平。围绕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广泛开展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外出务工和就近创业创造好的素质条件。农民工返乡创业一举多得,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难题、降低创业成本,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就近就业、繁荣乡村的重要力量。

富裕农民,必须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近年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好局面,是与各级政府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分不开的。财政增收形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切实增加总量、优化结构、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把钱花到刀刃上。要保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着重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落实重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搞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健全储备吞吐调节机制,防止谷贱伤农。

富裕农民,决不能让农村贫困人口掉队。要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采取针对性强的“滴灌式”扶贫措施,扶真贫,真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贫困人口发展环境。抓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夯实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力度,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