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求是》杂志下属的求是网发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署名为宁波市委宣传部的叙岚(真名:徐岚)。文章指出,"呲必中国"正成为当下某些人的时尚追寻,一些教师课堂内外大谈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断地抹黑中国,触犯意识形态底线。作者认为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传播西化思想已经不是个例,个别知名人士甚至存在过分美化西方世界的诱导行为。
在上述这种形势下,作者的观点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必须创新宣传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让正能量变得生动起来。
此文经多家门户网站转发后,一时间舆论汹汹,网友评论呈偏激之势,有不少网友对本次“官网”“官媒”点名批评知名“异见”人士的个例,同“反右”时代的舆论特征进行比较。由此对作者徐岚提出质疑,甚至对其展开"人肉搜索"。本来只是一场关乎个人思想观点的争论,孰料,竟发生了涉及人身攻击的“无理”现象。
笔者对此并无多少观点,只知道目前高校正在紧抓宣传思想工作,确保高校讲坛不成为宣扬西方价值观的舞台受到重视。被点名的知名“异见”人士,不过恰好撞上舆论及高校领域的新一轮治理,他们的处境妙与不妙,都是时势使然。
1月26日凌晨,文章作者在微博以@叙岚 账号发布题为《我扛得住所有的谩骂,你经得起良知的追问?》的长微博,回应部分网友的质疑意见。作者在文中提出质疑:“我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作为一个公务人员,我谈一点看法,难道违背了言论自由?说好的百家争鸣呢?……我支持批评,但是反对抹黑,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极力谩骂恐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