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英雄”到“平台诸侯”
——中国互联网“大时代”中那些不能忘记的面孔
新华网杭州11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亚彪)他们,一张张中国面孔和一家家中国企业的名字,身处强手如云的世界互联网之林。他们,有的长青不凋,有的改头换面,有的甚至只是几乎不被人知的“炮灰”。
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这个“大时代”的创造者、探路者。
当人们议论哪些互联网大佬们将莅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不妨重新回看一下这些面孔。无论是当年的“程序英雄”,还是现在的“平台诸侯”,他们在“江湖”中的起落,都对今天中国互联网产业有着特殊的价值。
起点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阿甘母亲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互联网人。
西安交大的周鸿祎、武汉大学的雷军、深圳大学的马化腾,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他们的最初职业选择,是当一名程序员、软件工程师。
在北京大学修完信息管理专业的李彦宏,考入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专业也是计算机系;他的北大校友、广东人王志东出身于无线电电子学系。两人都曾是成功的软件工程师。
出身于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的浙江人求伯君,当年拿着自己的打印驱动程序软盘,敲开了四通的大门。他同王志东、鲍岳桥等,被视作那个时代的“程序英雄”。
与“单枪匹马闯江湖”的程序员不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王峻涛,离开校门后则进入体制内的研究部门,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
当然,并不是所有互联网人都挂着“软件、程序”的标签,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曾是一名媒体记者;张朝阳赴美留学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曾在大型企业当过秘书,还在证券公司工作过。刚步入社会时,他或许想不到自己会跟网络游戏发生关系。
作为一个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业内资源的英语教师,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的马云,似乎同互联网的距离更“遥远”。如果不是当年受托赴美当翻译,他绝料不到自己的下一步人生竟会搭上互联网。
曾有人把这些互联网人的起步,分成若干类型:直接创业型,比如雷军;打工就业型,比如王志东、陈天桥;分配就业型,比如马云、丁磊,后者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毕业后,首份职业是在宁波市电信局;留学海归型,如张朝阳、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