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南苏丹,“搓板路”变成“畅通路”

来源:新华社作者:卢朵宝 武笛 李欣责任编辑:柳晨
2017-09-20 18:51

“搓板路”变成“畅通路”——中国维和工兵奋战南苏丹

新华社记者卢朵宝 武笛 李欣

“中国,好!中国,好!”当身着迷彩服的中国维和工兵走过南苏丹瓦乌2号难民营时,不少当地人说着简单的英语,亲切地挥手和他们打招呼。

瓦乌是南苏丹第二大城市,也是南苏丹主要交通枢纽。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大队自2006年入驻这里,现在已是第十五批。

这一批维和工兵任务期是1年,主要任务是修复一条纵贯南苏丹南北、长580公里的道路,这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向南苏丹难民运输粮食、药品的“生命线”,也是当地政府、民众经济生活的“大动脉”。

南苏丹2011年通过公投从苏丹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贫穷落后,战乱频仍,是世界上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国家之一。2013年,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爆发冲突,当地局势雪上加霜。

维和工兵大队总工程师朱春风介绍说,由于屡经战乱破坏、大雨冲刷和车辆碾压,这条主要交通线已是大坑套小坑、长沟连短沟的“搓板路”。为了尽快恢复南北交通、保障救援物资运送,维和工兵把“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针对路面情况,维和工兵采取“先排水清淤,再拉土填平,后机械压实”的施工方法,人机结合、步步推进,充分发挥工程机械优势,稳健而快速,一节节路基被抬高、一段段路面被拓宽,“搓板路”变成了“畅通路”。

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西战区参谋长米哈滋称赞中国维和工兵是“一支十分专业的工程力量”。他说:“中国工兵不辞辛苦、克服困难,为联南苏团和当地民众修建了许多高标准的道路,我为他们点赞。”

在南苏丹修路,严峻的安全形势给中国维和工兵带来不少挑战。中国第十五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大队队长王乃强说,在南苏丹执行任务,维和工兵大队有了实战意识上的转变,特别是在外施工和站哨,随时可能遭遇危险,警卫人员必须“枪弹合一”,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负责道路前期勘察的张帅就曾面对高射机枪枪口。去年11月,张帅和7名战友接到一项从西战区跨到北战区的勘察任务。“路两侧树林里到处是荷枪实弹四处游走的士兵,连附近放牛的村民也是枪不离身。一路上枪声不断,距离最近时不到50米,连武装分子拉枪栓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张帅这样描述当时看到的情形。行程过半时,两辆武装皮卡车突然从路边林子里冲出来拦住车队,“高射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我们。”张帅说。几名持枪士兵跳下皮卡车要求检查车队。虽然车队最后有惊无险地离开,但“每个人都真切闻到了战争的味道”。

本月底部队即将轮换,第十五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大队届时将回到祖国。维和工兵大队政委孙中锋介绍说,自去年9月入驻瓦乌以来,中国工兵先后完成了主要补给线道路施工等200余项工程和应急救助任务。今年“八一”前,联南苏团首次以战区名义在瓦乌联合国城隆重举行仪式,授予中国维和工兵、医疗队全体331名官兵联合国“和平勋章”。

(新华社内罗毕9月20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