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时期,无人机成为国内外各类媒体的热门话题。从今年2月,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Ⅱ”新型长航时察打一体多用途无人机首飞成功;到中国“彩虹”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完成了全球首次现役无人机编队阅兵飞行……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军事和科技领域中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保持无人机高机动性和低成本的前提下,能否飞得更高、更久,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填补盲区,开创革命性的空战新模式,是各国军事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是,无人机的安全问题,你知道吗?
作为一个终端,无人机毕竟由智能硬件组成。与我们的互联网一样,在数据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也面临着较为普遍的网络安全威胁。
2016年,在黑帽安全亚洲峰会上(Black Hat Asia),IBM安全专家Nils Rodday就曾演示,如何实现无人机的远程被操纵起飞。他说,劫持一架超过2.8万美元的无人机所需成本不到40美元,攻击者只要多掌握一点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劫持一架两公里内的无人机。在Rodday这些安全专家的眼中,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出现的的“天眼”与“僵尸车潮”的黑客技术,在今天是可以完全实现的。

也就是说,当无人机或其他军用飞机进行实时信息共享的组网时,漏洞或安全问题将会出现。由于网络协议、软件漏洞、网络协议、软件漏洞、组件之间的意外交互等原因,将导致安全风险出现。一旦有需要,有人就可以利用网络连接来接管这些设备,并进行其想做的事情。
基于此,笔者认为,如何研制出一个保护系统,使这些无人飞行器免遭网络袭击,正成为当下的当务之急。
据报道,美国五角大楼的研究机构已在该领域公布了装有安全软件、可防止黑客入侵控制和导航系统的新型无人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有目共睹。要缩短与超级大国的军事差距,笔者认为,亦需不断关注新技术、新领域的新动向,以期牢牢把握行业前沿,占领军事的制高点,方能保持我国军事的威慑能力。(陈良博 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