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为何重启曾放弃的舰载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征鲁责任编辑:姚远
2016-11-19 03:01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将米格-29K舰载机取代部分苏-33,未来还可能搭载最新型T-50舰载机—— 

承上启下的权宜之计

■刘征鲁

近日,正在前往叙利亚执行作战任务的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驶入地中海海域,进行了舰载机起降和舰船编队训练。引人关注的是,米格-29K取代了部分苏-33舰载机,成为俄航母的新“利剑”。

米格-29K与苏-33基本上同时诞生,但在俄罗斯航母舰载机的选型竞争中,却铩羽而归。现在,这型曾被俄海军放弃的舰载机浴火重生,它的综合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中型舰载机,它能够“逆袭”苏-33舰载机的原因何在?在俄航母建设中,它将扮演什么角色?未来“接班人”又将何时出现?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浴火重生——

米格-29K旧貌换新颜

上世纪80年代,为有效应对美国航母的威胁,苏联研发了“库兹涅佐夫”号大型常规动力航母。作为航母的配套项目,苏霍伊和米格公司领命研制新型舰载机,分别推出了苏-33和米格-29K舰载机。

在苏联海军的设想中,两型舰载机各有分工。苏-33舰载机主要负责夺取制空权,为航母提供空中保护。而米格-29K主要在苏-33的掩护下承担对地/海攻击任务。不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难以同时发展和装备两型舰载机。综合权衡之后,载弹量和作战半径相对较弱的米格-29K黯然离开了“库兹涅佐夫”号的飞行甲板。

时隔20多年后,米格-29K舰载机重新披挂上阵。不过,现在的它已经旧貌换新颜,综合性能明显提升。

由于继承了米格-29系列战机优秀的气动设计,加上三轴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米格-29K舰载机不仅外形优美,而且空中机动性十分出色。通过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喷涂吸波涂料等方式,米格-29K的机体重量大大减轻,载弹量明显提升,雷达反射面积也比早期型号显著减少。

由于动力不足,早期的米格-29K舰载机无法满载滑跃起飞,战斗力大打折扣。不过,现在的米格-29K舰载机采用了改进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提升了8%,耗油量更低,使其不仅可以满载弹药滑跃起飞,作战半径也延伸到1000公里左右,甩掉了“短腿战机”的帽子。

同时,米格-29K舰载机还采用了新型航电装置,座舱内的机械仪表被液晶显示屏和广角平视显示器取代,科技感十足。为提升空中的探测能力,它还装备了著名的“甲虫-M”型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对典型空中目标和大型水面舰艇的发现距离分别超过120千米和300千米,具备同时跟踪10个目标,打击4个目标的能力。

除此之外,米格-29K舰载机的任务模式更加多样,不仅可以携带空空导弹执行空战任务,还可以携带反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执行对海/地的攻击任务,这比注重空战的苏-33舰载机更为实用,对俄罗斯海军执行海外作战任务大有裨益。

后来居上——

成功“逆袭”苏-33

所谓风水轮流转,曾经被俄罗斯海军放弃的米格-29K再次成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新的舰载机,完成了对苏-33舰载机的“逆袭”,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剧情翻转源于多重因素。

在俄航母舰载机的选型中失利后,米格公司尽管经营陷入困境,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米格-29K舰载机的改进。没过多久,印度海军送来了“雪中送炭”的订单。因为购买了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印度需要为它配置合适的舰载机。英国制造的“海鹞”舰载机已经老旧,难堪大任,美国和法国的舰载机虽然先进,但无法在“戈尔什科夫”号上起飞,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太大、太重,印度研制的LCA战机又指望不上。环顾左右,米格-29K成为唯一的选择。得益于印度海军的订单和大笔资金的注入,米格公司开始对米格-29K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顺利完成了印度海军的订单,拥有现成的生产线,再为“库兹涅佐夫”号生产可谓水到渠成。

与之相对的是,自1996年生产完最后一架苏-33舰载机后,由于没有新的订单,苏霍伊公司便关闭了该型战机的生产线。如果要重新启用,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人员培训等,成本上显然没有直接生产米格-29K划算。

与此同时,与新型米格-29K战斗机相比,苏-33舰载机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航电系统、武器系统显得有些老旧,虽然技术升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改进型的米格-29K舰载机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俄罗斯海军的作战需求,再改进苏-33已无必要。

除此之外,米格-29K舰载机属于中型战斗机,体型娇小,占用的甲板面积更小,这在空间极为宝贵的航母上是个很大的优势,可以增加航母搭载战机的数量,有效提升航母的空中作战能力。

剑指未来——

T-50恐成“接班人”

平心而论,虽然米格-29K舰载机使用了俄罗斯最新的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属于西方三代机的标准,与美国海军最新装备的F-35C隐身舰载机,以及法国的“阵风-M”舰载机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差距。尤其是与F-35C相比,在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视距攻击能力上已经有了代差。因此,米格-29K舰载机只是俄罗斯海军舰载机的过渡机种,主要是解决苏-33舰载机退役后战力的空白问题。要想和F-35C隐身舰载机对抗,俄罗斯还需要研发更先进的舰载机。

综合来看,俄罗斯以T-50隐身战斗机为基础发展舰载机可能性比较高,一方面该型战机达到了西方第四代战机的标准,可以与美国的隐身战斗机对抗,并且拥有2台发动机使其具备成为舰载机的潜力;另一方面,在现有战机的基础上开发舰载机的经济成本较低,也符合世界军用战机一机多型的发展趋势,利于后期的维修保障。此外,设计和生产该型战机的苏霍伊公司本身就是苏-33舰载机的生产商,在T-50的基础上研制舰载机毫无压力。

尽管T-50的优势明显,但俄罗斯海军要迎来新一代舰载机恐怕还需时日,掣肘于当前T-50战斗机的发展并不顺利,试飞中多次发生事故,等到技术完全成熟仍需要一段时间。再者,窘于西方的集体制裁,俄罗斯经济并不景气,短时间恐怕难以支撑发展新型舰载机的巨大开支。另外,俄罗斯新一代航母开发迟迟不见进展,如果航母不能顺利服役,以T-50为基础研发的新型舰载机也就显得不是那么迫切。从这个角度看,米格-29K舰载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俄罗斯航母倚重的空中力量。

事实上,世界航母舰载机的发展已经出现新的潮流,舰载无人机异军突起,成为众多国家海军航空兵中的新宠。不仅美国海军已经正式装备了X-47B舰载无人机,法国海军更是跳过了有人驾驶的隐身舰载机,直接研制隐身舰载无人机。这种趋势俄罗斯海军自然知晓,借助隐身舰载无人机,实现对美国海军的“弯道超车”或许是俄罗斯海军未来布局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