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天起,一代代升旗人在天安门广场将五星红旗升起。
2018年1月1日,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此前守卫国旗35年的武警官兵光荣结束使命,解放军军乐团参加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演奏仪式,吹响了新年的第一声号角。
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成为了时代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为盛世盛事奏响“铿锵之音”
晨曦微露、东方欲晓。天安门城楼前廊上,激越嘹亮的号声划破长空,号角声声,三军仪仗队穿过城楼中间的券门走上金水桥……
一个身影双手用力向外一划、一抬、一落,在身前稳稳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昂澎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宫墙内外,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指挥棒落下,国歌结束句与国旗到达旗杆顶部的时间完美同步,张海峰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
新年第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10万名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了新年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新年首次天安门广场升旗演奏任务,对于军乐团所有担负此项任务的人员都是不小的挑战。
“我是在2017年12月11日下午接到的通知,新年首次升国旗任务仅有20天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兼指挥张海峰说。这么短的时间里,训练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军乐团在担负这项任务的同时,还有正常的外事司礼任务,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重大任务。
“从建国以来就执行国家的重大内外事及演奏任务,从党代会,人大开幕会,政协开幕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大阅兵,基于这种积淀,我慢慢有了自信。”大到整个方案的提出,小到具体的排练走位,张海峰始终参与其中。
军乐团正式入场时,为了不影响现场效果,张海峰不允许喊口令,全部由小军鼓发出队列动作的指令。
庄严的国歌声中,千万道肃穆的目光必定随着跃动的红色一起升腾,奏国歌的时间和国旗升起的时间必须严丝合缝,如何精确把握时间,张海峰想了个办法。
“升国旗时,乐队面向天安门,我面向乐队,升旗手和仪仗队执行队长都面向纪念碑,他们都背对着我。2017年12月28日凌晨预演,我说我打3拍起,就是口令“敬礼——”,但是等2017年12月30日预演的时候,发现不行。”
“因为按升旗按钮有个距离时间,所以当时仪仗队就提出来说,国旗晚了。我说那再来一遍,“向国旗敬礼——”打4拍正好。所以第2次预演的时候严丝合缝了,我们就按这个4拍走。”
我们的军人听了无数次国歌,国歌速度已经在所有人的血液里、骨髓里了,跑都跑不掉。掌握这个速度就跟念自己的名字一样,想念错都难。就算背对背,不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也能高度一致。这是一种默契和互相的信任,因为,他们计算到秒,严谨到极致。
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一声号角
2018年1月1日7点32分,天安门城楼上的8名礼号手吹响了《升旗号角》,拉开了这次升国旗仪式的序幕。作为新增加的环节,礼号演奏成了2018年元旦升国旗仪式中最大的一个亮点。
王泉泉是8名要站在天安门城楼演奏的礼号手之一,2018年1月1日凌晨4时左右,王泉泉已经穿戴完毕,小心地擦拭着自己的礼号。“虽然我执行过多次任务,但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吹礼号还是头一次!”
站在1米多高的台子上,王泉泉不敢低头,因为恐高,他只好看向远方,长安街上暗黄的灯光,威严肃穆的气氛,一切都显得特别有仪式感,他深呼一口气,心里默默数着节拍,恐高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其实第一个方案不是在城楼上,而是在第一辅桥这里,但是这个方案最后没有通过,大家一致认为这8名礼号手应该站在更高点上,应该在天安门城楼上。因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就是站在五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上,去奏响新时代的号角。
王泉泉说,站在高台上演奏,风大气温低,但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他们在城楼上一字排开后,最远的两人距离达到将近20米,他们要以单独演奏的方式达到集体演奏的效果。
这短短22秒的礼号声背后,蕴藏着8名礼号手异常艰苦的付出。
集体演奏大家要互相听到声音才能够整齐划一,但是这个距离其实已经超出正常合作的范围了,声音是有延迟的。虽然是8个人在一起演奏,但是其实每个人演奏都是按照个体去训练,就是打着节拍器,在心里面练。
训练的时候正值北京最冷的季节,很多乐器在低气温下都很难使用。面对这样的难题,乐队里的小号首席侯冰说,他们积极思考对策,想了很多克服困难的办法。
“我们小号演奏的时候需要按活塞,因为我们吹的是热气、哈气,里面会有水分,特别冷的时候它就会冻住了,想吹的音抬不起来按键了。这个我们有办法,就是往按键里面灌酒精,因为酒精不会冻上,按下去就会很灵敏。”
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是演奏员们深知,自己在执行的是历史性的任务,所以充满了干劲。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起乐器的时候,8只礼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几乎和太阳升起的角度相同。国旗在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升起,军乐团是迎接它的号角。
《升旗号角》诞生记
2018年元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解放军军乐团8名礼号手和60名演奏员先后演奏了《升旗号角》、《国歌》和《歌唱祖国》。《升旗号角》是此次升旗的一大亮点,也是他们领受任务后,专门设计的一个创新环节。创作号角音乐,力求庄重大气,彰显威武雄壮,充分展示新时代强国强军风采。
这种形式的演奏最早是在2014年国家领导人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上,第二次使用是“九三”大阅兵,用了七十支礼号。这次用的是八只,而且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演奏,昭示着我们新时代一种新的气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在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震撼全场的《升旗号角》是如何诞生的呢?
《升旗号角》遵循了军乐号角的传统,整体20秒左右,太长不能突出仪式感。虽然它短短的只有20秒,但是要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20秒以内,这是挺难的事。怎么在这20秒以内将气氛烘托出来,郭思达在创作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这个问题。
三天的时间,千万次的灵感与思索,千百次的推翻与重来,借鉴东方红的音乐动机,下笔十分钟,《升旗号角》终于诞生。
郭思达说,号角是特有的代表国家和军队的符号,他觉得自己赋予了这首曲子三个特点:第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在新时代了,乐曲要体现出新时代的符号。第二点就是大国风范,中国现在也强大了,它面向世界的一个展示,一个新的形象。第三点就是中国元素,毕竟我们要给国外或者全世界展示,要极具我们中国特色的音乐语言。
日出东方,万象更新。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构成一幅贯通时空的壮美图卷。“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国旗招展,鸽群飞翔,歌唱祖国的悠扬旋律和“中国万岁”的真情呐喊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记者手记:
动人的旋律响彻国旗之上,新的一天从金水桥上开始,红墙黄瓦下,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新年新气象,内心十分欢喜。这一年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革,国家的欣欣向荣,军队的变革图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和2018说再见,和2019说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