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执行司礼演奏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6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近日,军旅作家王毅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和网友一起聊聊国家礼仪那些事。
王毅:能在金色大厅见证国家首次授予“友谊勋章”仪式,特别激动。非常高兴看到您和您的团队英姿飒爽,大气又帅气。
张海峰:是呀!这是一次载入历史的事件,我也非常高兴能参与这一礼仪活动,几天过去了,还一直有些兴奋。
王毅:提到礼仪,我们感到都很熟悉,好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点点滴滴都有礼仪,但什么是礼仪,又很难说清楚。您认为到底什么是礼仪?
张海峰:礼仪是人类在悠久历史中创造的一种文化。在中西方礼仪文化中,“礼”主要指政治制度、敬意的统称,也包括表达尊敬而举行的仪式、礼品、礼物等;“仪”指法度、准则,典范、表率,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整套制度。
王毅: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您能不能讲讲传统礼仪文化?
张海峰:的确,我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起源于治乱。古代皇帝在马背上取得天下之后,需要坐镇江山,维护皇权,安定天下,于是就通过礼仪来规范、教化,这就是所谓的“礼治”。儒家思想的出现,正好切合了封建帝王的需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学大家,他指出“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儒家“十三经”中就有三部讲“礼”的经典,即《周礼》《礼记》和《仪礼》。“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先秦时期的道德水准和人们的文化层次与文明程度。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礼仪”已将中国社会的政治与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体系。今天,我们既要看到古代礼仪中的封建糟粕,又应看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因而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
王毅:由你们的军乐礼仪,我想到古代很早就有了礼乐。古代的礼乐是如何来的?
张海峰:夏商二代就有了礼乐文化,刚开始主要是祭祀鬼神,后来向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扩展。从出土文物看,商代作为礼器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发达,制作乐器使用的材料有金、石、竹、丝、陶等,说明商代音乐有相当高的水平。礼乐文化经过夏商二代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到了周代,周公,也就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继承夏商二代礼乐,有所选择,有所发展,使礼乐文化成为古代文明中的第一个完整形态,影响着其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因为周公制礼作乐,对礼乐文化的发展有特殊贡献,后来人称周公为制礼之圣,孔子为立教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