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两周年:奋进,向着未来之城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洪峰、王敏、张涛 等 发布:2019-04-01 06:20:4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奋进,向着未来之城!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两周年纪实

新华社记者

这是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一个新时代的城市构想跃然纸上……

两年来,雄安不舍昼夜、昂扬奋进,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渐次展开……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

两年来,雄安稳扎稳打、保持耐心,不急于添砖加瓦,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这是雄安新区的田野(3月3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雄安,正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书写着奋斗者的精彩答卷。

坚实的起步——稳扎稳打,未来之城初绽新颜,即将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这是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容城县政府向东5公里,是新建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这也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大型城建工程。

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偌大的展厅里,一边是巨大的裸眼3D屏幕上播放着未来之城的模样,一边是昔日白洋淀渔民生活场景的再现,古老历史和美好未来交相辉映,壮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两年来,雄安新区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外,几乎没有大的动工之处。但是,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事实上一直步履铿锵、昂扬奋进,一刻也不曾停歇。

先谋后动,规划引领。

这是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过去的两年,河北省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动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安排1000余名国内外专家,200多支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记者从雄安新区管委会获悉,目前新区规划的顶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编制形成了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高质量规划体系。

——已经完成了包括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等“1+4+26”的规划体系,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点组团和片区规划深入推进。容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已印发实施。预计到2020年底,第一批本地征迁户和外来人才将在容东片区入住。同时,三县县城改造提升规划编制完成,准备上报。

——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规划扎实开展。确定了22个特色小城镇的开发边界和规模,谋划了100个美丽乡村的点位和规模。先行启动了智能小镇、康养小镇、文创小镇等试点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

“如果说规划编制慢的话,我想说这样的慢是我们想要的慢,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好,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快。”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实施千年大计、办好国家大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理念,更是实践逻辑。

位于雄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昝岗镇,是京雄城际铁路的施工现场,远远就能望见起重机的起重臂直指云天,大型机械机器轰鸣,工人们更是铆足了劲,一些建筑已经拔地而起……

京雄城际铁路,是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运用了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未来通车后,北京与雄安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这是雄安新区基建工程的一个缩影。

两年来,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加紧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建设准备工作有序展开。

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这是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18年7月,“90后”清华大学博士罗爽毕业后成为雄安建设的一员。罗爽说,新区处于起步阶段,事情多、工作强度大,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态。“来雄安就是来勠力拼搏的,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是属于青年人的雄安。”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设立雄安的初心。从规划建设伊始,这项工作就渐次展开。

这是雄安新区的田野(3月3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积极对接教育部和部属高校,雄安大学筹建已形成工作方案;北京援建4所学校雄安校区挂牌成立,3所北京“交钥匙”援建学校进入项目招标和审批环节。目前,共有45所新区学校与京津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

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北京市支持新区建设1所高水平综合医院,京津冀对口帮扶三县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

目前,新区本级注册登记的2585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首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90%来自北京。

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新区,与83家在京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拟在新区设立105个机构(项目)。

这,仅仅是开端。

1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推动在京各类事业单位向雄安新区疏解”“引导和支持在京高校、有创新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等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

“雄安新区一张蓝图已经绘就。这张蓝图即将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新区即将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景象。”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远说。

历史的耐心——积极作为,夯实根基,创造雄安质量,踏实做好生态、产业、民生等各项基础工作

这是雄安“千年秀林”(3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识。

昔日,深圳速度鼓舞激励无数人;今朝,雄安质量凝聚感召更多人。

创造雄安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篇。

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在九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栽下第一棵树。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容城县高小王村村民高秋良从去年春天开始,就参与植树造林,如今像他这样的当地造林者有近5万名。

大树成荫、泽被后世——目前,“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11万亩、植树1100万株。2019年,雄安新区将新造林20万亩。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根据规划,雄安未来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白洋淀滋养着这片大地。今天,新时代的建设者,以实际行动回馈着白洋淀。

安新县大张庄村65岁的村民张大马,从小住在白洋淀岸边,如今是一名河道保洁员,每天划着船清理垃圾。“建样板城市,白洋淀干净了,才是最美的雄安!”他说。

新区设立后,加大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强化133家涉水企业监管,严格整改提高标准,不达标的全部停产整改;清理河道垃圾约130.9万立方米。

2018年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改善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

白洋淀的水也多了。

2018年对白洋淀实施5次补水,水位达到近年来新高。

今年2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泵站启用。千里之外的黄河水一路北上输入淀区,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

创造雄安质量,坚持创新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历史上,雄安三县形成了有色冶炼、制鞋、塑料加工、纺织印染等产业,背后是几十万人的就业大军,关系众多家庭的生计。

对此,雄安并非简单“一刀切”,一方面稳妥有序外迁,一方面实施改造提升,实现传统产业转移升级、跨越重生。

两年来,安新县制鞋行业疏解外地的鞋业小镇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容城县引入时尚元素,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打造容城时尚产业园,举办时装周;雄县塑纸包装印刷协会与著名院校合作,建设华北地区环保、高端新型包装材料产品研制基地……

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朝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前进,两年来,雄安和社会各界积极对接——

新区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深圳光启等在雄安设立研究院;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现代金融企业落户新区,2018年新设金融机构、企业22家,金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雄安要通过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未来雄安,70%至80%的贡献都会来自高端高新产业。”

创造雄安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件件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45岁的容城县张楚营村村民李华,参加了新区组织的多次技能培训后实现了转型,现在经营着一家家政公司。“新区设立后,老百姓面临着本领恐慌,感到很迷茫。参加培训后,大家掌握了新技能,有了新出路。我的家政公司也带动了十多人就业。”

针对就业难,雄安新区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和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双万工程”,累计投入2696万元,培训3.6万人次。今年新区将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新增4万个就业岗位,培育500个创业实体。

“雄安新区正在创新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雄安新区综合执法局局长于振海说,新区将针对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新区居民住有所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总部在深圳的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区第一批落户企业,董事长吕枫说,经历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一样的心潮澎湃。雄安新区的高起点、高定位非常有利于吸引人才,“这一点我们感受明显,公司目前已经招募到了一批高端人才。”

不懈的奋斗——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一茬接着一茬干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施工现场(3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3月13日,白洋淀高铁站,雄安移动5G智慧车站体验展区,用户下载一部大小为1GB的高清电影最快只需几秒钟。

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识别的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最新科技元素在雄安亮相。

时隔近两年,今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雄安,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施工现场(3月2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依靠改革创新,让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

雄安的探索是全方位的,既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为城市发展探索新路径,还要在规划设计、城市管理、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

设立伊始,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就在机构设置上大胆创新,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改变了机构设置“叠床架屋”的状态。

推进新区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住房租赁积分制度;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供应政策;实施全球招才纳贤,对特殊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推动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群众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办理业务(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梁远说,雄安要在改革创新中为城市发展趟出一条新路,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扩大开放合作,为雄安增添不竭动力——

3月下旬,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带着相关专家围绕工业设计、智慧城市和新区进行交流。这是他一年内第2次造访雄安。

从制订规划就面向全球集思广益,到规划建设广泛吸纳全球优秀人才,再到频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两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举办全球推介活动,和国外先进城市广泛交流智慧城市建设、金融创新发展等先进理念和做法,谋划对接合作。

这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一角(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据介绍,2019年雄安将在对外开放中先行先试,争取从外资准入、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制定新区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并完善配套制度,打造更全面、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格局。

做好传承延续,守住文化根脉——

“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这是未来雄安的模样,脱胎于千年文化的传承。

新区大规模规划建设之前就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一批凝聚着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形成了总数为2367项“乡愁点”的数字坐标总图。

专家说,保护历史文化是雄安规划建设的重要篇章,必将转化为时代发展的红利。

一家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工作人员在市民服务中心内展示办理的营业执照(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宏图绘就,号角吹响。

2019年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区全面建设之年,铿锵的节拍就在脚下:

——深化完善各类规划,夯实新区建设基础;

——稳妥有序做好征迁安置;

——大力实施启动区建设等十大工程,确保新区尽快形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进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和智能城市建设……

又是一个春天,雄安,再出发!(记者王洪峰、王敏、张涛、曹国厂、高博)

(新华社雄安3月31日电)

责任编辑:王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