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方超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11-12 01:08

海军舰艇部队

大海航行,风味多样可口

■方思航 江 敏 中国国防报记者 刘亚迅

舰艇长时间在海上战风斗浪,官兵还要担负繁重而又紧张的战备执勤和训练任务,加上海上补给难度大,对于舰艇饮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从伙食标准到就餐环境,从海上补给到保障体系,海军舰艇饮食供给在品种、口感和贮存能力上,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哪怕是执行长达数月的远航任务,水兵也能每天吃到新鲜菜品。优质饮食已将舰艇战斗力保障“到胃”。

从“蹲着吃”到“坐下来慢慢吃”

翻开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旧相册,一张独特的照片生动记录了我国老式051型驱逐舰开饭的场景:露天甲板上,数人围着两三个菜蹲成一圈,一个浪头打来,咸咸的海水直接给饭菜加了个料。

那一幕,一直留存在南京舰导弹技师李步刚的记忆中:“严冬,集合刚唱完歌,一盘盘分好的菜早已凝结起白白的油花,红烧鱼成了鱼冻;盛夏,在码头吃饭就像打一场恶仗,大汗淋漓。那时候吃饭最大特点就是快,囫囵吞枣吃饱就好。”

后来,为改善官兵就餐环境,支队特地修建水兵餐厅,让051型驱逐舰官兵靠码头时都能“坐下来慢慢吃”,但海上就餐场所依旧是个难题。

2012年后,海军迎来转型发展大潮,一批新型战舰下饺子般入列,海上吃饭场所问题也随之解决。在济南舰上,记者看到在舰艇中部位置专门开设了水兵餐厅和军官餐厅。宽敞明亮的餐厅里,一张张不锈钢餐桌被擦得锃亮,一排排旋转座椅排列整齐,墙上安装了电视机,官兵可在就餐时观看新闻,还设置了报刊夹,方便官兵休闲时阅读。

除了就餐环境,炊事班的烹饪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走进济南舰厨房,不锈钢灶台、抽油烟机、不锈钢餐具等排列整齐。灶台上,炊事班长朱卫锦正在直径约1米的立式圆筒大锅前挥舞着大勺,当天的主菜“朱氏红烧肉”已香飘四溢。据了解,舰艇上依托这种慢热式蒸锅可以制作100多种中西菜肴和面点,足以做到“一周之内不重样”。

朱卫锦还向记者介绍,现在舰艇上的抽油烟机更加先进、吸力更大,无论煎炸烹炒,还是蒸煮拌烤,几乎闻不到油烟味。放眼望去,厨房里自动打蛋机、自动和面机、西点烘焙设备等一应俱全,记者不禁感慨:实现了厨具制式化、配餐营养化、加工机械化,炊事设备也迈入了新时代!

从“众口难调”到“众口皆调”

近日,记者随长春舰出海,餐厅提供的早餐不仅有鸡蛋、牛奶、馒头,还配备了花生、酱瓜等小菜。

炊事班长张梦飞告诉记者,当前,我军按照工作地域、性质和岗位划分了4类伙食标准,水面舰艇部队享受三类灶,伙食标准相对较高。同桌就餐的军需薛明笑称长春舰的伙食有“三高”:高标准、高质量、高营养。

然而,炊事兵都会遇到“众口难调”的问题,舰艇炊事兵更是如此。一艘军舰载着大江南北的战士,每人口味不一样,炊事兵不仅要调和口味,还要针对航渡期间海域的气候和官兵远航途中的体力消耗等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航行中缺失的营养。

“放在十几年前,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梦飞表示,随着我军后勤保障能力提升、舰艇伙食标准不断提高,官兵伙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

薛明告诉记者,随着部队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军专门下发《给养供给标准和制度》,定量规定官兵伙食标准,如:水面舰艇人员属于三类灶,每天膳食能量供应控制在3300~3600卡路里,每天需保证蛋白质110克、钙800毫克……对菜品的质量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如:鱼虾供应中,海鲜应不少于10%;蔬菜供应中,深色蔬菜应占60%以上……长春舰从组建开始就实行分餐制,目前已形成自助餐模式,标准是6菜1汤,其中既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又有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素菜类,还有针对少数民族士兵风俗制定的特色菜品。

记者在厨房看到,炊事兵张小兵正在腌制几道“重口味”小菜,边上还摆着好几份“秘制调料”。“在海上,战友常常因晕船、气候不适等食欲下降。只有及时调剂伙食,变换食材做法,才能在补足营养的同时让人胃口大开!”没等张小兵说完,记者就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嗯,味道真不错!

从“土豆萝卜”到“日日有鲜蔬”

10月上旬,在该驱逐舰支队码头,常州舰起航在即。“大家加加油!这次要连续航行20天呢!”常州舰炊事班长丁建辉话音刚落,炊事班战士纷纷跳上卡车,麻利地把一袋袋食材卸下,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钟头。

“这么多食材怎么储存?难道要准备一个特大号的冰箱?”带着疑问,记者登上战舰,跟随炊事班战士循着厨房所在的01甲板又往下走了好几层,终于见到了专门储存远航主副食品的“大冰箱”。

所谓的“大冰箱”,其实就是舰艇的食材冷藏库。冷藏库不仅容量大,而且保鲜效果好,温度长年维持在0~5℃左右。丁建辉换上防寒服,走进冷藏库仔细巡查。只见他细致地剥去蔬菜表面腐烂的枝叶,又耐心将冷藏库地板上的积水擦拭干净。“这么做是为了保持空气通畅,防止蔬菜等不易保存的食品腐败变质。”丁建辉说。

整理冷藏库的同时,丁建辉还不停地在密密麻麻的表格上填写,准确估算着主副食的剩余量。“这可是舰艇能否执行后续任务的重要依据。”丁建辉介绍,熟练掌握随舰的数十种主副食特点,并进行科学保存,是专业合格的一门“必修课”。

常州舰军需罗明尚告诉记者,近年来,舰艇部队执行远海训练、亚丁湾护航等任务日渐常态化,针对蔬菜保鲜要求高的难题,他们采用了果蔬类食品低温下加工、冷藏、运输和供应新方法,并制订出分类储藏、分仓保鲜、定期移库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远航途中蔬菜易腐烂、营养流失大的难题。

谈及舰艇部队的饮食保障,常州舰舱段区队长、一级军士长卜凡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出现这些新方法之前,舰艇如果不进行靠岸补给,蔬菜最长保鲜半个月,半个月后绿叶菜就不能再吃了,于是只能吃土豆、萝卜等比较容易存放的食品。但一个月后,土豆萝卜也没有了,就只能吃压缩的桶装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口感不好,而且营养不足,时间一长官兵的嘴上就会因维生素缺乏而起泡。

“现在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卜凡虎话锋一转,“有食品保鲜技术、定期靠港补给和大型综合补给舰作支撑,远航编队‘天天定菜谱、日日有变化’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