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饮食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军的饮食保障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军营伙食质量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军营饮食保障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进空降兵和海军驱逐舰部队,看看他们的饮食保障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舌尖上的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上)
从左至右图一:官兵在舰上的冷库装菜。江 敏摄 图二:空降兵战士展示伞兵单兵食品。方 超摄 图三:炊事员正在用自动馒头机生产馒头。方 超摄 图四:年夜饭之前,滨州舰餐厅喜气洋洋。江 敏摄
空降兵部队
云海踏浪,饮食精细科学
■方 超
“水果罐头、巧克力”替代“红糖水、鸡蛋糕”
“伞跳好,吃鸡蛋糕。”听到这句话,1980年入伍的老侦察兵张克永会心地笑了。“这是那时伞兵之间的一句流行语。”他说,“一人一块,跳得好、落地稳才有鸡蛋糕吃,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兵,能吃上鸡蛋糕就觉得很幸福。”
跳伞前喝红糖水、落地后吃鸡蛋糕,这是当年空降兵跳伞时的能量补充“标配”。作为快速反应、远程机动的拳头部队,空降兵在执行跳伞任务时需要经过叠伞、整伞、机动转场、过检查线、登机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云海踏浪、纵身突击。每个伞兵身背数十斤的伞具,这两种食品显然不足以补充剧烈消耗的体能。
上世纪80年代,我军研制的侦察兵专用野战食品问世,种类包括米饭、水果罐头、压缩干粮、巧克力和提神饮料等,空降兵下属各单位侦察连捷足先登。某次执行跳伞任务,其他连队官兵看到张克永他们手中的水果罐头、巧克力时,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这种野战食品成本较高,普通空降兵连队未能配发。
上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建设需要,我军实行“标准加补助型”饮食保障,提出“斤半加四两”的伙食标准(即保证部队每人每天达到一斤半蔬菜、一两肉、一两禽鱼蛋、一两豆制品、一两植物油的食物定量),但由于当时还未实行分餐制,也没有军队服务保障中心统一订购配送,饮食的数量、质量和科学合理性还是存在许多不足。
据张克永回忆,他入伍时每天的伙食费是7角5分,相对于一个月7元的津贴已经不算低。“只有两三个菜,都是由班里的值日员提前打好摆在桌子上,班长、老兵不动筷子我们不敢吃,因为分量少。”
1991年,原总后勤部出台《军队食堂卫生管理规范》,空降兵部队依据规定实行分餐制。实行之初,由于对菜量把握不准、搭配不合理等原因,在许多基层连队,排在后面的几个班或是没有打到菜,或是打到的菜品种少。
面对这种情况,空降兵部队在各单位原有菜地基础上建成冬暖式大棚、简易式春棚和各类果园,以及牛、羊、猪等养殖场。同时外请饮食专家授课,选派官兵参加营养配餐员和等级厨师培训,并结合日常保障和野外驻训,让更多炊事人员熟练掌握多种烹饪方法,不断提升科学烹饪技能和保障能力。
之后,基层官兵的餐桌上多了黄瓜、辣椒、西葫芦、茄子等反季节蔬菜和新鲜的牛羊肉。
伞兵有了专属野战食品
1998年抗洪抢险,空降兵部队出动万余名官兵奔赴长江大堤最险段。二级军士长秦阳当时入伍仅一年,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除了在大堤上坚守的79个日日夜夜,还有冰硬的压缩饼干。
“灾情紧急的时候,炊事班都在大堤上扛沙包,没空做热食。”秦阳回忆,最多的时候两个星期没有吃过热食。
2005年,某型水陆两栖步战车装备空降兵部队,并于当年成功实施空投,中国空降兵从此迈入机械化时代。这一年,03式伞兵单兵食品全面配备空降兵部队,中国伞兵终于有了自己的专属野战食品。当年8月,秦阳随部队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演,他清楚地记得,让俄罗斯空降兵赞不绝口的,除了首次亮相并精准实施空投的空降兵战车,还有什锦炒饭和具有自热功能的伞兵食品(有鱼香肉丝、五香牛肉等口味)。03式伞兵单兵食品最大的突破是加入了自热功能。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空降兵是最先整建制到达灾区的部队之一。“空降十五勇士”在四川茂县5000米高空冒死一跳,打开了生命之门,而伴随他们一起伞降的,还有03式伞兵食品。
随后空降兵组织的空投组,在震后初期共向灾区空投了近2000余件救灾物资,其中,也有部分03式伞兵食品。完成空投任务后,后续大部队进入重灾区救助灾民时,随身携带最多的也是03式伞兵食品,大多数都分发给了受灾群众。
如今,03式伞兵食品已经被13式解放军通用型自热食品代替,但是在很多老兵心中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新型保障对接未来战场
到了午餐时间,笔者走进空降兵某部教导队饭堂。只见玉米炖排骨、小炒黄牛肉、双鲜扒芥蓝、白灼生菜等一个个香气四溢的菜品被端出来,放到一排锃亮的保温餐炉里,国家高级厨师、四级军士长杨彦波正在仔细地给每张餐桌摆放腌制的蒜瓣、姜片、油泼辣子。
新兵下连后,杨彦波就在教导队炊事班,一干16年,从切菜切到手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精通粤、鲁、川、湘等各大菜系的大厨。如今在空降兵部队,像他这样拥有等级厨师证的炊事员不下百人。
“我刚到炊事班的时候,炉灶还是烧煤烧炭,经常弄得满脸花、浑身油,效率还不高。”进入新世纪后,空降兵部队从加工制作精细化、设施设备现代化、管理手段科学化、服务保障人性化、保障队伍专业化等5个方面入手,着力改善炊事保障条件和官兵日常就餐环境。笔者了解到,如今在空降兵部队,每个炊事区都配备肉、鱼、菜类加工间,烹饪操作间和食品安全检测间等数个加工间。
“我们炊事班现在还能制作肉夹馍、手抓饼、鸡蛋灌饼等特色主食。”同样是国家高级厨师的上士张鑫说。现在炊事人员做面点也不用一手白、一身汗了,只要按比例把水和面粉、馅料往新式馒头机、花卷机、包子机里一倒,几分钟就做好了,再往蒸箱一放,10多分钟后就能吃,真正实现了炊事保障机械化、自动化。
而在野战饮食保障方面,空降兵部队现已拥有高原型、平原型炊事挂车、野战主食加工车、面包加工方舱、食品冷藏车等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加工烹制膳食、实行多样化保障的专用装备,在各类演习演练及日常野营驻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就拿高原型炊事挂车来说,该装备配发我部后,我们4个炊事员使用它能在1小时内加工完成150人份的饭菜,有效解决了部队在高海拔野战条件下执行任务的饮食保障需要。”空降兵某部保障部副部长石永强对笔者说。2016年,该部成建制赴青藏高原进行基地化训练时,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蒸、煮、炒、煎、炸等炊事功能的高原型炊事挂车就发挥了大作用。
在野战携行食品方面,空降兵部队也走在前列。2016年4月,由军委后勤保障部研制的餐份化浅盘食品,在空降兵某部组织的空降作战饮食保障实兵演练中首次亮相。浅盘食品相对于03式伞兵单兵食品是一大升级,这种采用高阻隔材料进行真空包装、外形呈浅盘状的罐头加热更加迅速,菜品更加丰富。演习中,数名炊事人员携带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和浅盘食品从天而降,仅用十几分钟便完成了百余名官兵的饮食保障。
2017年8月,“空降排”国际军事比赛中,中国参赛队拿到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这背后也凝聚着饮食保障人员的心血。
在制定菜谱时,时任集训队保障组营养师、上尉黎东平根据每名队员身体状况的观察和体检表的数据,合理规划食谱,提高水果、蔬菜、豆制品等食物摄入量,同时在食谱中加入富含钾元素和维生素B、C等能够消除疲劳的菜品,并且利用智能营养配餐系统,为参赛队员合理精确地进行营养搭配,确保他们以最佳身体状态参赛。
如今在空降兵部队,每个连队的司务长都能根据营养学来设置菜谱,同时根据自身连队训练计划、官兵身体条件来合理搭配膳食,服务战斗力。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担当强军重任的空降兵部队必将不断探索,筑牢保证战斗力生成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