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竞技思维,战争是最不讲公平的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江永红 栗振宇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7-31 15:39

训练文化说复杂很复杂,它是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在训练领域一切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几乎包罗万象;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在军事训练上那种植根于人内心的支配其思维和行动的精神力量,说白了,就是在训练任务面前,官兵个体和群体(分队或部队)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想从“蓝军”这个“磨刀石”的角度,来说点我对训练文化的感受。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晨曦中,“蓝军旅”官兵正在进行战车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申冬冬 摄

“磨刀石”的哲学

——“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文化思考”系列报道之五

■江永红

训练文化说复杂很复杂,它是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在训练领域一切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几乎包罗万象;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在军事训练上那种植根于人内心的支配其思维和行动的精神力量,说白了,就是在训练任务面前,官兵个体和群体(分队或部队)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想从“蓝军”这个“磨刀石”的角度,来说点我对训练文化的感受。

“红军”败在训练文化上

从“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算起,迄今在朱日和已经进行了数十场演习。这中间,“红军”仅取得一场胜利。

这很正常。比如美军,在演习场上也是败多胜少。相反,以往演习中那种“红军必胜”的模式,才是可怕的。

原北京军区一位领导告诉我:2003年在朱日和,一次有外军参观的演习结束后,中外军官一起聊天。美国陆军一位旅长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国也有这么大的一个训练基地(指欧文堡)。我宁愿在基地输给我的对手,也不愿在战场上输给我的敌人。”俄罗斯空降军军长更是直接指出演习中有人弄虚作假。作为演习的组织者,这位领导听到后心里五味杂陈。但在那时,我们有些人把对外公开的演习视为对外军的表演,“红军”只能胜,不能败;不仅不能败,而且不能有一点失误。

从训练文化上来说,演习如演戏的现象可称之为训练场上的“表演文化”。

2014年3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下发全军。在我军训练史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它像一把利剑,直指训练场上的“表演文化”;像一座灯塔,指明了训练与实战一体化的本质内涵。此后,以朱日和“跨越”系列演习为先驱的各类演习,突破了“红军必胜”的模式。在训练场上,一种与“表演文化”针锋相对的战斗文化正在逐渐形成。

体育竞赛讲究公平,但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场公平的战争

在朱日和,每场演习结束后,“红”“蓝”双方都会在导演部的主持下复盘检讨,检讨得相当全面,相当具体,但能从训练文化上找问题的,只有少数指挥员。“红军”部队的不少官兵是带着竞技思维来朱日和的,即一心想着要争一个你高我低,我赢你输,要在上级和兄弟部队面前露一手。这种训练场上根深蒂固的“竞技文化”(或曰“锦标文化”)与“表演文化”一样,与战斗文化是对立的。

曾经,有个“红军旅”一到朱日和,便向导演部提出“抗议”。“抗议”什么?对“红军”太不公平!这次演习,“蓝”守“红”攻,“蓝军”先占领了有利地形,构筑了防御体系,而“红军”远道而来,又不准提前看地形,公平吗?不公平。“蓝军”在朱日和练了很久,而“红军”是打“第一仗”,公平吗?不公平。还有,“蓝军”与训练基地是一家,总导演、“红”“蓝”双方的调理组组长都是基地领导,他们不回避就是不公平。

笔者向时任“蓝军”旅长夏明龙求证此事时,他缓缓地说:“他们质疑这不公平,那不公平,是把演习看成比武了。体育竞赛,讲究公平。我们平时比武,不少项目也是按体育竞赛的规则。久而久之,这种‘竞技文化’就带到演习当中来了。要知道,战争与比武恰恰相反,是最不讲公平的。美国将领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想把军队派去打一场‘公平的战斗’。战争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场公平的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军与敌人在武器装备上不是一般的不对等,隔了多少代了,何谈公平?因为不公平,我们就不打了吗?”

夏明龙认为,只想在演习中赢而不考虑在实战中是否会输,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竞技文化”还在影响着演习场。有的指挥员为了输赢,甚至会做出违背作战规律的决策。在某次演习中,某旅已将“蓝军”一线阵地撕开,如果他集中兵力火力合成突击,是可以获胜的。可他们却只用步兵突击,而留作预备队的26辆坦克没用上,炮兵又隔得太远,难以发挥直接支援的作用。令人匪夷所思吗?不,人家小算盘打得精着哩!战损比例是判定演习胜负和打分的重要依据,损失一辆坦克、一门火炮所扣的分比损失一个步兵班还多。这个规定并不完全科学,有人便琢磨钻空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