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金色航程,人民空军英雄辈出、群星璀璨。
今天,解放军报编辑部遴选了分别在东北老航校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国土防空时期、和平时期壮烈牺牲的四位空军英烈的故事,以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英模墙”“英烈墙”前的“蓝天魂”雕塑和熊熊燃烧的“胜利之火”。余红春摄
把冲锋姿态定格在万里蓝天
■危立平
60多年金色航程,人民空军英雄辈出、群星璀璨。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修建的英雄纪念墙形似双翼,一翼为“英模墙”,一翼为“英烈墙”,分别镌刻着为人民空军建设发展作出卓著功绩的263名英模人物的名字,以及为人民空军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1776名飞行员和空勤人员的名字。伫立“英模墙”“英烈墙”下,抬头仰望,心生敬仰,因为每一个名字都长存着一段永世不朽的火热青春,都承载着一个光耀千秋的历史篇章。他们把年轻的生命化作血染的风采,把冲锋的姿态定格在万里蓝天,把奋斗的历程融进空军发展壮大的历史。
今天,解放军报编辑部遴选了分别在东北老航校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国土防空时期、和平时期壮烈牺牲的四位空军英烈的故事,以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编 者
蔡云翔——
生命化作登天云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心的儿童公园已是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一位新中国的航空先驱就长眠于此。纪念碑上,一架被岁月冲刷而略显陈旧的老式飞机模型显示着烈士的身份。他叫蔡云翔,东北老航校首任教育长,1946年6月执行一次运输任务时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蔡云翔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开创了从敌对阵营驾机起义投身革命的先河,在汪伪空军和国民党空军营垒中引起巨大震撼。
那是1945年8月20日下午,一架日式飞机飞到延安上空。它来路不明,又无任何标志,这在非常时期就更显非同寻常,人们疑惑地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忽然,飞机疾速下降,直落新修建机场的三合土跑道。
舱门开了,一个身穿蓝布中山装的人大声喊:“我们是飞来投奔光明的!事前和新四军联系过,昨天晚上还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了电报!”
这架汪精卫伪政府的“建国号”专机,从扬州飞向延安,成为我军接收的第一架起义飞机。而领导这次起义的正是汪伪空军少校飞行教官周致(起义后改名蔡云翔)和少尉飞行员黄哲夫(起义后改名于飞)。
“建国号”按起义日期改为“820”号,它就像一支巨笔,首次把起义行动从大地写上天空,也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空军带来了宝贵的人才和技术资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党中央决定,利用日军在东北留下来的机场设施、飞机和航空器材,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的建校人员,纷纷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了去东北筹建航校的征程,而蔡云翔是第一批到达东北的航空骨干之一。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决定,将归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蔡云翔被任命为航空队队长。这支航空队中的日籍留用人员经改造和教育,后来大多数成为东北老航校的重要技术力量,其中就包括原日军飞行大队队长林弥一郎。
当时,日军遗弃的飞机大多残破不全,修复后的试飞有着巨大风险。为试飞第一架修复的“隼”式战斗机,蔡云翔和林弥一郎发生了争执。蔡云翔认为,自己是航空队队长,风险应该由他承担。林弥一郎则认为自己熟悉日军飞机,应该由他试飞。试飞那天,当林弥一郎带着飞行装具准备上飞机时,却发现蔡云翔已经进了座舱,还找了一根麻绳把自己绑在飞机的前舱座椅上,一切都准备就绪,那架势是必须得让他去试飞才行。于是,林弥一郎不再坚持,而是向蔡云翔又嘱咐一遍,着陆时一定要抱住杆,尾轮要锁住。蔡云翔驾驶飞机顺利起飞,在机场上空完成几个特技动作后,安全着陆。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东北老航校,蔡云翔任教育长。
老航校使用的飞机残破陈旧,飞行中随时面临出现故障、发生事故的危险。蔡云翔一次驾机升空,飞到空中掉了一个轮子,他临危不乱,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单轮落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946年6月中旬,蔡云翔在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因为飞机承重能力不足而坠机牺牲,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追认他为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
蔡云翔驾机起义后,在短短十个月的革命生涯中,对人民军队建立自己的空军表现出火一样的热情,不惜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铺就了革命后来人登天的云梯。烈士鲜血没有白流,蔡云翔参与创建的东北老航校仅用3年9个月的时间就为即将诞生的人民空军培养了560名各类航空技术人才,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一大批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
孙生禄——
雏鹰无惧赴汤蹈火
孙生禄常说:“对敌作战,只要硬过敌人,敌人就熊了。”他入伍不久,在一次围歼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勇敢地同两个日寇展开肉搏战,刺死其中一个,荣立小功1次。数年后,他又将这把锋利的“刺刀”插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1951年10月,孙生禄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第3师,很快就随部队入朝作战。当时,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如同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喷气式飞机上平均飞行时间仅有14小时38分钟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展开对决。当初出茅庐的孙生禄和战友们进入战场后,直接面对的就是美军凶狠的“绞杀战”。
孙生禄时任空军第3师第9团1大队僚机组组长,专门负责掩护王海长机组作战,多次击溃偷袭的敌机群。到1952年11月底,从航校毕业才一年时间,孙生禄就因飞行技术一流、射击精准,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被誉为“空中突击手”。
1952年12月2日下午,美军出动一个机群向我方窜犯,孙生禄所在的第9团1大队12架米格-15战斗机迅速升空拦击,与数倍于我的敌机展开激战。面对成群的敌机,孙生禄沉着机智,连续击落两架敌机。
空战结束后,孙生禄退出战场向驻地返航。不料,在途中遭到两架敌机偷袭,孙生禄来不及躲闪,机身一阵抖动,冷风呼呼地刮进了座舱。在设法摆脱敌机后,孙生禄驾驶着受损的飞机在友邻机场着陆。地勤人员围上来一看:好家伙,飞机中弹12发,发动机涡轮叶片、天线杆被打坏,机翼、座舱盖被打穿。当大家惊叹孙生禄能把受损如此严重的飞机飞回来之际,他却因为心爱的战机受损难过了一夜。
第二天,孙生禄一返回驻地,就坚决要求参加战斗。上午11时,敌机再次进犯,孙生禄和战友们立即起飞迎敌。当我机接近敌机后,空中指挥员率队一个冲杀就将敌机的队形打乱。孙生禄快刀斩乱麻,很快就击落1架F-86。
战斗结束,当飞行员返回驻地正吃午饭时警铃又一次拉响,孙生禄扔下饭碗,和战友们直奔起飞线。空中指挥员王海立即率大队飞赴战区,孙生禄率僚机担任大队后卫,飞在机群后方。当他到达清川江上空时,突然从云缝里窜出4架敌机,快速向空中指挥员逼近。他和僚机迎头向敌机冲过去,吓得敌机赶快拉起机头躲避。孙生禄顺势咬住一架敌机,把机头一推,从万米高空一直压到千米低空。正当他准备按动炮钮时,又有两架敌机从左边忽然冲来,向他猛烈开火。孙生禄全然不顾,向前方敌机射出串串炮弹,然后,一拉机头,直冲云霄,两架敌机在后面紧追不舍。
孙生禄刚要左转摆脱敌机,突然看见右前方4架敌机抄着近路,气势汹汹地向我大队机群尾后冲去。情况紧急,孙生禄不顾后面敌机的追击,驾着受伤的战机,风驰电掣般冲过去,拦住了敌机的去路,使我机群脱险。这时,孙生禄陷入敌机的四面围攻,机身周围响起阵阵炮声。他上下翻滚,横冲直撞,毫不畏惧地与敌机群格斗着,吸引住敌机群,为我机群歼敌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孙生禄的飞机已多处受伤,机身剧烈地摆动着,操纵已非常困难。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猛地拉起机头,驾着烈火熊熊的战鹰,径直向敌机群猛撞过去。战斗结束了,我机群又一次挫败了敌人,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6架的战绩。但是,年轻的孙生禄和他的战鹰,却再也没有回来……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孙生禄所在的飞行中队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12架的纪录,他个人先后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牺牲时年仅24岁。1952年12月25日,空军为孙生禄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